1.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起源于真知 C.熟知不等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参考答案】: C
2.“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和规律客观性的错误观点
【参考答案】: A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
A.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现 B.金融寡头的统治 C.国际垄断同盟的兴起 D.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 【参考答案】: D
4.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D.空想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 B
5.部门之间竞争的手段是()
A.改进技术 B.价格竞争 C.资本转移 D.降低成本 【参考答案】: C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D.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 B
7.“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参考答案】: A
8.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 B.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C.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D.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参考答案】: D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参考答案】: D
10.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B.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C.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 D.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参考答案】: B
1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参考答案】: B
12.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50年代 C.19世纪60年代 D.19世纪70年代 【参考答案】: A
1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A.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B.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C.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参考答案】: D
14.“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参考答案】: D
15.在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参考答案】: B
16.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
A.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B.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参考答案】: 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