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打造农民新型社区
a、新农村生活条件提升与发展环境再造
而今拆院并院如火如荼,农民集中居住点的社区化要求日趋明显。社区化要求绿地、学校(包括幼儿园)、集贸市场、超市、会所、体育娱乐场所、医疗站点、文化场所(阅览室)、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系统等。
关于沼气,政府官员不太懂得其规律,往往夸大其作用。沼气作为农业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可以作为农户辅助燃料,但要保证农户足够使用,不知要多大的沼气坑。双流县今年打造沼气池1.5万口。郫县唐元镇新建沼气池1000口。人口密集的平原,平摊到一家一户的沼气原料有限,充气量也有限。沼气讲究季节,冬天几乎无气。沼气更宜青肥足够的丘陵地区发展。沼气可用于农村禽畜养殖场;用作农家生活燃料,只能作为补充。四川天然气储量非常丰富,真正要解决农家新型燃料问题,使“农村生活城市化”,应为农民新居集中点安装天然气,虽然管网成本较高,也得设法为农民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生活便利。
沼气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在四川农村推行过,试图替代主要生活燃料,事实证明行不通,只能作为补充燃料。今天新农村建设讲求科学化,不应以行政命令式去重蹈形式主义覆辙,喧宜宾夺主,而应为农民生活解决根本问题。
新农村的农民新型社区,应当是生态型的、环保型的、安全舒适的、采光节能的、有文化氛围的、生活便捷的、布局合理的、就学就医方便的、人与人之间沟通互助的和谐家园。
b、农民新居的房产确权
城市无论房地产开发的新居,还是旧有住宅,都分别以合同使用权、集资使用权或产权予以界定业主财产权益。既然城乡一体化,农民的住宅为什么不能确权?农民新居集中点的产权确认,是当务之急,也是调动农民为开发需要而主动支持拆院并院积极性的前置途径。 西方发达国家向来准许城里人到农村购房。中国现阶段明文禁止城里人到乡下买房。西方发达国家农村住宅的产权是明确的。中国农村房屋产权模糊,没有法律文书和政策法规文件界定。
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农民住宅财产确认产权、允许农户第二住宅交易,应当提上议事日程。成都既然在搞新居集中试点,就应当从法规角度和财产确认角度为农民住宅定性。
温江城区近郊农户拆并院集中建居民点后,多数房屋成了空巢,农民在城里经商务工,甚至在市区买了房,乡下住宅又拆并了,郊外第二居室又不能上市交易,原因是未确认产权;郊外第二居室难以出租,因为没人愿去住,城里人要到乡下去租住,也喜欢农家乐式或乡村别墅式的生态型民居,那种偏僻的钢筋水泥集中区,城里不愿意住,乡下人也不能买卖,搁置浪费。
目前,成都已有区县试图为农宅办理产权证书,但因地方法规的缺位,还得“私下”里探索。
如果农宅产权确立,不愿迁离旧宅的“祖屋”情结就会消解,农民新宅确权,之于农民的潜意识,是对祖宗有所交代,同时也是维权可依的心理诉求。
4、基层党建与新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公推直选
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为村社基层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一些地方反映比较淡然迟缓,双流县却志在创新,颇有独到之处。双流县委组织部负责实施全县21个街道、108个村社区试点基层干部公推直选,推动农村基层管理民主化。县财政拔出100万元用于村社干部远程教育,发挥党员组织的作用。针对农村基层党员老龄化现象和许多老党员文化少、年龄大、观念旧、能力低的状况,大力发展先富起来又能带动村民致富的能人入党,为基层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增强活力与凝聚力;同时,分类设岗,打破原来以合作社划分党小组的老办法,而将全行政村的党员小组重新组合,打破所在合作社的界限,将党员按特长、特点划分组建成①民主理财小组、②普法民调小组、③参谋顾问小组、④信息服务小组、⑤科技兴农小组、⑥创业就业小组、⑦文明示范小组等七个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党组织的中坚力量,对各小组及党员明确岗位职责,实行考核和民主评议。村社实行干部坐班制(脱产干部待遇),为农民和农业投资商全程服务,并推行村社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还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让青年知识分子协助村社干部和党员干部为农民办实事,大大增强了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服务能力,提高了民主决策、科学致富的自觉性。
中央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最后一条是管理民主。村社基层民主化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新都区的地官直选,已成为全国瞩目的事件和话题。
双流也在全面实施村官公推直选。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农民心中有杆秤。农民的民主意识始渐觉醒。九十代年初,双流就开始搞村务、政务、财务三公开。农民深感《村民自治组织法》应当修订,避免村务民主流于形式,尤其对村务决策的监督和审议。
5、“四农”问题之农民工培训与就业、创业
人们常常说“三农”问题,是因为湖北乡干部向国务院前总理进言时提出来的:“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三农”衍生出“第四农”就是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是农民走向城市化的道路上的独特现象。多少农民工走出贫困山区奔赴沿海城市工业园区,带着梦想,把辛勤劳作换来的血汗钱源源不断寄回家乡,遭遇过多少白眼和压力,也获得过多少自豪的荣誉,为了生存与发展,为了农村人求得与城里人本应平等的机遇!
城市化的进程,也是农民工成为城市人的过程。未来20年,中国大约有1.5亿农民成为城市人。农民工不应该被城市边缘化,而随着维权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和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增强,农民工将成为城市、工业的主体,成为城乡一体化的城乡建设的主人。
作为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成都郊县区对成都农民工就业培训抓得较为积极,邛崃、温江、郫县等地劳动部门对农民外出务工者进行前期培训,甚至代为联系赴沿海就业上岗,代为购买车票和护送,可谓无微不至,一枝一叶总关情。但是,一些农民工到沿海地区上岗不久,又跑回来了,原因有多种,一是成都中近郊农村自然条件较优越,在本地务工收入尚可;二因沿海地区近年来民工工资普遍较低而引发“民工荒”,没有更好的补救措施吸引民工;三因成都平原水旱从人而养成的懒散休闲生活习惯,而不适应沿海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等等。
成都的劳务输出和就业培训,是否应该着眼于国际劳务的更高层次,让农民工加入到要求和
待遇都更高的国际劳务大军中去,让农民工更有高的追求和价值取向。农民工海外劳务,不仅可以务工,亦可以务农。省总工会职工对外交流中心与日本农协合作,向日本输出“农业研修生”。日本农业老板给研修生的年补贴百万日元,获益非浅。这对于成都的都市农业开发培养现代农业技术骨干,建立外向型国际化农业合作关系,引入海外农业投资者,都大有裨益。
另外,作为中心城市所强力辐射的成都郊区大农村,条件比边远山区好,应当充分培训农民工的创业技能,培育农民工的创业精神和风险意识,树立创业观念。
国务院委托中国社科院专门机构所做年度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研究报告,对西部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数一向不高,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创业观念文化竞争力弱。成都的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城市下岗职工及失业者再就业和创业培训,都应当大力倡导积极的创业欲求和劳动态度。这关乎到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6、新公民、新市民、新农民:新农村卫生、环保与文化、文明建设
锦江区三圣乡(街道)农村养老参保率100%,并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 都江堰新型合作医疗成为全国农村典范。
郫县“新合医疗”从2004年就开始试点推行。去年全县投入650万元,平均每月为农民医保报销50.8万元,大病二次补偿最高可达1万元。今年县财政为每位农民追加20元医保金,农民住院2万元封顶报销。该县去年“参合率”达91%,今年达95%。
成华区对在耕农民实行农村医保,对失地农民一律给予城市医保待遇,并设立40个村卫生站。
而今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有一个误区,就是把农民变成市民。这是一个概念错误,沿袭了城市居民高人一等的旧习,似乎把农民变成市民,就给农民一个提升高等级的机会。这个非正常心理在官员和民众中都存在。试想,这不是“鲤鱼跳龙(农)门”的思维定势么?
既然市民和农民是平等的,那么无论市民和农民,只是职业不同或居住地点不同而已,都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