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的习作,只要是关于家乡的风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习作的内容。习作前应指导学生将调查了解到的家乡的风俗加以整理,想一想哪方面的民俗自己最感兴趣、积累的素材最丰富,哪些内容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好材料,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例如,各地不同的饮食、建筑、语言、节日、工艺品、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可以交流。如果学生有到外地旅游的经验;如果学生没有去过外地,也可以说一说本地的风土人情。在习作指导时,要引导学生明确要求:一要民俗特点突出,二要内容具体,三要语句通顺。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 2.通过查阅资料或采访他人,深入了解这种风俗。
3.尝试运用本组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做到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突破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或采访他人,深入了解这种风俗。 难点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突破方法以本单元课文为例,回顾描写民风民俗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点拨法。 学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法准备
多媒体课件、民风民俗资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不同。今天,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着手,来学着写一写“家乡的风俗”。 二、阅读观察,交流讨论
1.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这是什么节日?图上的人在做什么? (1)图一:春节,两个小朋友在拜年,门上贴着春联。 (2)图二:元宵节,一家人在赏灯。 (3)图三:冬至,一家人在包饺子。 2.交流家乡的风俗。 3.读一读习作要求。 (1)介绍一种风俗。
分几个方面进行介绍,确定风俗的主要特点和需要重点介绍的内容,适当加入自己的体验。
(2)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
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穿插一些风俗的特点和来历。
(3)也可以表达自己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4.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讨论交流写法。 三、指导方法,描写风俗 1.材料选择。
师:选择你们了解的、有亲身经历的风俗进行描写。 2.方法选择。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师:回顾本单元描写风俗的方法,进行归纳。
先明确风俗的主要特点,然后想想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将一个大主题分成不同部分,确定重点介绍的内容。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写得具体详细一点,次要内容则简略一点。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表达才清楚。 四、学习范文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写家乡风俗的范文。
2.小提示: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感受,反映出民风民俗的情趣。写民风民俗,要能让别人从中体会到生活情趣。要注意不能生搬硬套所查阅的资料,要将资料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进去,这样的文章才有感染力,别人才爱读。 五、学生习作
1.确定素材、描写顺序等。 2.同桌交流写作内容,互提意见。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再次出示习作要求,学生习作。 六、修改作文
“诗文不厌改,佳作出苦心。”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作文写好后一定要进行修改,这样才能让文章更通顺、更精彩。(提示:要从文章结构是否完整、描写顺序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语句是否优美等方面进行修改) 板书设计
习作:家乡的风俗 角度 要求 介绍风俗 抓住重点 亲身经历 写出特点
表达看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本次习作要求学生们介绍一种风俗,或者写一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还可以表达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学生们有三种不同的选择,所以让他们按写作方向自由组合,进行组内交流讨论。我着重对习作的立意和方法进行指导。首先,民风民俗是时间积淀的产物,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朴素的情感。因此,我们在写家乡风俗的时候,不能仅仅是介绍这种风俗,更要挖掘出蕴含在节日起源和风俗中的美好愿望和情感。同时,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从交流风俗、归纳写法,到动笔写作、反复修改,学生在完成习作的同时,对民俗文化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