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两山之间的距离 B.鱼群的位置 C.海底深度 D.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9.如图所示,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要求声音的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10.关于光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激光准直利用了光的折射性质
B.人直立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镜中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 C.光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D.光从一种物质射入另一种物质传播方向可能改变 二、填空题
11.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时得到的图像.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______.若用这两种物质分别做成A、B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为______.
12.小华学习了有关知识后,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对小明同学进行拍照,拍出的底片上的像如图甲所示,现要使底片上的像如图乙所示,则她在按快门拍照之前需要进行两项重要操作:
(1)照相机离小明的距离应________(选填“近”或“远”)一些; (2)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选填“前伸”或“后缩”)一些.
13.日食和月食是“光沿直线传播”最有说服力的自然现象,日食的影子在地球上,月食的影子在月亮上。日食和月食发生时的光源是______;发生月食时,______挡住了太阳;发生日食时,______挡住了太阳。
14.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等量的、表面积相同的水,小明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如图所示,观察两板变干的快慢。小明探究的问是:水蒸发的快慢与____是否有关。
15.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是噪声的波形。噪声过大时人们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_____减弱噪声。人们以_____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16.如图,用滑轮组把质量为30kg的物体G匀速提升1m,用时5s,若拉力F为200N,则绳子自由端的速度为______m/s。动滑轮所受的重力为______N.(不计绳重和摩擦g取10N/kg)
三、计算题
17.现有甲乙丙三个完全一样的瓶子,甲瓶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 500g,乙瓶子装满酒精后总质量为 420g,丙瓶子装满某液体后总质量为 600g, r水 =1.0g / cm 3 , r 酒=0.8g / cm3 , (1)求空瓶的质量? (2)求该液体的密度?
(3)现在往装满水的甲瓶子里轻轻放入一个密度为 4g/cm 的 A 物块,在装满酒精的乙瓶子里轻轻放入一个密度为 1.6g/cm3 的 B 物块.结果甲瓶子的质量为乙瓶子质量的1.2 倍.已知 A、B 物块质量相等.求 A、B 的质量
18.小阳用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测量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__________; (3)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小于”或“等于”);
(4)小阳还想探究不同质量的物体从斜面上滑到低端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他应该让质量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通过测量小车到达斜面低端所用的________来比较平均速度。 四、实验题
19.小明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则______(选填“大于”、
3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小颗粒的质量是______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明同学采用图乙所示的方法测量体积,他所用量筒的分度值是______mL。
(3)该物质的密度是______g /cm 。
(4)在步骤C中,没有充分摇动就抹平表面读数,则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值偏_____(选填“大”或“小”)。
(5)小明口袋里有一个实心玻璃球,查阅资料得知玻璃的密度不是确定的,一般在
2.5g/cm 3~3g/cm 3之间。他想用本实验的测量器材,测出该玻璃球的密度。他先用天平测出玻璃球的质量为12g,再利用水和本实验中使用的量筒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精确的测出玻璃的密度值。
20.小雨利用一个空的半球形的果冻盒装了一定量的水来做凸透镜 成像实验,如右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果冻盒的前面,在 另一侧的白纸上出现了一个清晰地像,说明蜡烛在这个凸透镜的_____(选填:“2 倍焦距外”、“ 1 倍和 2 倍焦距之间”或“1 倍焦距内”)位置;如 图,若小雨沿 AB 方向捏一下果冻盒,白纸上没有清晰的像了,白纸应向_____(选填 “靠 近蜡烛方向”或“远离蜡烛方向”)移动才能重新承接到清晰的像;若不移动白纸则应在果冻 盒前放一个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白纸才能重新承接到清晰的像。
21.小亮在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水的碗里,把碗放在桌子上并慢慢向远处推移,直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保持头部不动,缓缓地向碗中倒水,倒着、倒着,怪事出现了,小亮又重新看到碗底的硬币。
(1)刚开始看不到硬币是由于_____原因造成的。
(2)这个实验中光线传播方向是从_____(填“水进入空气”或“空气进入水中”); (3)小亮想用作图方法说明这个结论,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正确的是_____。
3
A. B. C. D.
22.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实验所提供的温度计有两种,分別是:“﹣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应选择量程为“_____”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____。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敫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的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浓度(%)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1.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 (3)你认为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 A.冰 B.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系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_____。 23.如图,某同学用尺子作乐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有关.
(2)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快慢大致相同.实验发现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的幅度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小,尺子振动的幅度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响度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
(3)在实验中会发现: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
(4)在用尺子作乐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的实验中,用到的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或“转化法”) 24.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在实验前,先练习使用停表,图中停表的读数为________s。
(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________(选填“大”或“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3)某同学让小车分别从A点和B点由静止释放,如图所示,分别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速度为vAC和vBC则vAC________vBC(选填“>”、“=”或“<”)。
(4)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_______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