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从事信用管理的人员有很多都缺乏专门的训练;企业缺乏客户资信方面的资料;惧怕风险,回避使用信用工具”。
董胜(2006)从中小企业的信用销售情况出发,运用对比、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指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销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提出加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必要性,加强信用管理可以通过实践保理业务使得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专业化和社会化,最终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
(2)应收账款保理
贾香萍、刘考场(2007)指出“尽管保理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我国逐年增长的对外贸易规模和企业庞大的应收账款数额相比,无论是国际保理还是国内保理,都明显微小多了,这说明我国保理业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他们还认为银行、企业、政府部门应更新观念,强化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建设,以促进我国保理业务的快速发展,从而在应收账款全程管理中发挥更大的效益。
韩晓晨与夏建雄在2006年12月的科技和产业的期刊上提出:应收帐款保理业务在促进企业合作和解决帐款回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大陆对于此项业务开展的较晚,在制度上和观念上还存在着很多障碍。全文主要论述了应收帐款保理业务的开展条件,提出应加强保理立法,促进观念转变,加强银行风险防范等措施。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与国际大形势相比,国内在关于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这一层面比较薄弱,处于劣势。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差距,国外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处于较完善阶段,而国内还存在着相当长远的发展空间。但随着国内相关条例的明确,以及企业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与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的国外市场相比,国内管理制度存在更灵活多变的前景。
由于上述各种应收帐款的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都有其具体的适用范围和条件限制,任何想完善其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企业都不可能生搬硬套其中的某种模式,尤其是各类中小企业更是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模式。因此,设计一个适合中小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能够科学有效地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中小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水平的模式势在必行。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