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结算方式发展趋势及其风险防范
在国际贸易业务中,业务人员应该如何选择最佳结算方式,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才能防范海外坏账风险以确保海外资金安全,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就外贸实务中国际结算方式的发展趋势及其风险防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外贸企业 国际结算 风险防范
在对外贸易交往过程中,结算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收到货款。常用的国际结算业务的种类有汇款、托收、信用证、保函、保理等。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进出口贸易额的85%以上都是采用信用证方式来结算的。这与信用证结算是银行信用的特点分不开。随着出口竞争方式日益多元化,出口商只凭商品本身的优势已不能满足竞争的需要,而使用商业信用交易方式使交易过程简化,无疑是进一步增强竞争力的良好手段。由于金融危机使得国际市场的经济大环境恶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这些外贸企业对自己的市场拓展力度减小,对一些有着良好回报项目的投资也非常谨慎。因此要全面提升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出口贸易的风险防范以及增加融资能力,就必须加强对我国外贸企业国际结算业务风险管理。同时,运用有效的手段来防范风险,已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所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结算中出现了非信用证化趋势,信用证支付方式的使用率迅速下降。在非信用证方式下,除了传统的汇付、托收外,近年来国际保理、福费廷等新兴的国际结算方式在国际结算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保理既以债权转让的方式降低了出口商的收汇风险,又兼具融资、信用保险、账款管理及追收等多种职能,因而深受欧美贸易商的青睐,近年来在我国的业务开展也很迅猛。本文就这两种结算方式进行分析。
国际保理(Factoring)
保理是保付代理的简称,指出口商根据保理合同将应收账款的所有权转让给保理商,同时保理商通过实现应收账款可以免除出口商的账务管理、催收账款、风险承担等相关职责,是保理商(通常是银行或金融机构)向出口人提供进口人的资信调查,承担100%的信用风险,担保应收账款的催收和追偿、资金融通和财务管理的一种综合性财务服务。出口保理一般采用双保理机制。出口商和出口保理商之间签订出口保理协议之后,出口商对于其出口销售只需与当地的出口保理商联系。出口保理商与每一个进口国的进口保理商保持着联系,各方受国际保理联合会颁布的《国际保理惯例规则》的约束。进口商的应收账款由出口保理商转让给相应的进口保理商,进口保理商因而向出口保理商负责保理协议中规定的收款和风险担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