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呼吸——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脉搏——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7. 血压——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收缩压 = 年龄×2+80mmHg 舒张压 = 收缩压×2/3
8. 小儿动作语言发育歌 二月抬头三四笑,五六认人咿呀叫;七坐八爬九扶栏,十站岁走学讲话。
● 添加辅食原则 : 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天气炎热时和婴儿患病时,
应暂缓添加新品种. 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
● 儿科望诊分为:总体望诊 : 望神色, 望形态
分部望诊 : 审苗窍, 辩斑疹, 察二便, 看指纹. 一. 望神色: 五色主病 (五色: 红,青,黄,白,黑)
面呈白色: 主寒证,虚证,吐泻,疳证 面呈红色: 主热 (实热或虚热)
面呈黄色: 主湿,脾虚证(疳证,积滞,虫证) 面呈青色: 寒证,痛证,瘀证,惊痫
面呈黑色: 寒证,痛证,惊痫,或内有水湿停饮
二. 望形态:
1. 小儿卧姿: 喜俯卧-乳食内积 喜蜷卧-多为腹痛
仰卧少动,二目无神-久病重病 蜷卧不安,捧腹哭叫-腹痛
2. 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哮喘 三. 审苗窍 1. 查舌
● 舌体: 胖嫩边有齿痕—脾肾阳虚/水饮痰湿; 肿大青紫—气血瘀滞;
胖有裂纹—气血两虚; 强硬—热盛伤津;
木舌:舌肿麻木,转动不灵重舌:舌下红肿突起
弄舌:舌体不能伸出唇外,来回拌动,掉转不灵连舌:舌体不能伸出唇外,转动伸缩不灵,语音不清 吐舌:舌吐唇外,缓缓收回舔舌:舌舔口唇,以致口唇四周色红,或有脱屑、作痒 2.查目 3.查鼻 4.查口 5.查二阴
头方发少,囟门迟闭—佝偻病 头大,前囟宽大,头缝开解—解颅 皮肤干燥,前囟目眶凹陷—脱水 肌肤松弛,皮色萎黄—脾气虚弱 发枯易落—气血虚亏 指甲菲薄,苍白质脆—营血虚亏
5
指甲色紫或呈杵状—心阳不足,气血瘀滞 仰面伸足,揭衣踏被—热证
踡卧缩足,喜复衣被—寒证 喜伏卧—乳食内积;喜侧卧—胸胁疼痛 仰卧少动,二目无神—久病重病 踡卧不安,捧腹哭叫—腹痛
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哮喘 咳嗽鼻煽,呼吸急促—肺炎喘嗽 耳背络脉隐现,高热眼泪汪汪:麻疹先兆 耳垂下漫肿硬结疼痛:痄腮 四.查指纹:
1. 虎口直到食指内侧的桡侧浅静脉,自虎口向指端,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末端为命关。 2. 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
3. 诊察方法:从小儿食指的命关推向风关。轻轻推几次,使指纹显露 4. 正常指纹: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
5. 辩证纲要: “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 脉诊: 1. 方法:
一指定三关: 医者用食指或木质同时按压寸关尺散步,取轻中重不同智力体会脉象变化,时间不少于1分钟. 小儿脉象: 浮, 沉, 迟, 数, 有力, 无力,,等六种.
● 儿科治疗用药的特点:
1.治疗药及时,正确 2.药物选择需谨慎 3.处方精准,药量适度 4.重视给药途径和药物剂型的选择 5.汤剂的煎服方法
(新生儿1/6,婴儿1/3,幼儿及儿童1/2-2/3,学龄儿童接近成人用量;
新生儿30-50ml, 婴儿60-100ml, 幼儿及儿童 150-200ml, 学龄儿童200-300ml. 分3-5次服,不要强行灌服) 6.合理运用药物的内服与外治.
● 胎黄是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尿液皆黄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出现时间 黄疸程度 生理性黄疸 出生后2-3天出现 足月儿 < 12.9mg/dl 6
病理性黄疸 出生后24小时出现 足月儿 > 12.9mg/dl 胆红素上升速度 血清总胆红素 持续时间 证型 湿热郁蒸 寒湿阻滞 瘀积发黄
一. 肺系病症
早产儿 < 15mg/dl 慢 < 221umol/L 短 , 7-10天 治法 清热利湿退黄 温中化湿退黄 化瘀消积退黄 茵陈蒿汤 茵陈理中汤 血府逐瘀汤 早产儿 > 15mg/dl 快 > 5mg/dl 天 > 221umol/L 长, 大于2-4周 或 进行性加重 方药 一.感冒: 是指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 ● 儿科感冒特点:因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感邪之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证。 ● 病因病机: 感受风邪 主证 证型 风寒感冒证 风热感冒证 暑邪感冒证 时行感冒证 兼证 证型 夹痰 风热感冒夹痰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夹滞 大便不调,舌苔厚腻 消食导滞 神曲、焦山楂、麦芽、莱菔子等 治法 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祛暑解表 清热解毒,透邪出表 治法 风寒感冒夹痰 杏苏散 加用 桑白皮, 前胡, 天竺黄. 保和丸加减 方药 荆防败毒饮 银翘散 新加香薷饮 银翘散 合 普济消毒饮 方药 夹惊
清热解表 小儿回春丹 酌加蝉蜕,钩藤,僵蚕 二.乳娥: 是指咽部喉核(腭扁桃体)肿大或伴红肿疼痛甚至溃烂为主证的肺系疾病.西医学的扁桃体炎. ● 诊断要点: 1.咽喉肿痛, 或咽痒不适为主证,多伴发热
2.咽部检查可见扁桃体肿大,充血呈鲜红色或暗红色,重者溃烂化脓 3.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者,提示细菌感染.
7
证型 风热搏结 热毒炽盛 肺胃阴虚
三.咳嗽: 是小儿常见的肺系病症, 以咳嗽为主证.咳以声言,嗽以痰名.有声有痰谓之咳嗽.
四.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 之一,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张口抬
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 典型症状:热、咳、痰、喘
● 发病特点:
1.年龄:婴幼儿 2.季节:冬春
3.缓急:发病较急,有的来势凶猛,迅速出现心阳虚衰,内陷厥阴的变证。 4.预后:年长儿患肺炎并发症较少,预后好,婴幼儿重症肺炎则病死率较高。 ● 病机特点: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内因责之于肺脏娇嫩.
病变主要在肺,累及脾,心肝. 病理机制: 肺气郁闭之演变.
痰湿为主要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 血瘀在本病重症演变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
● 诊断要点:
1.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鸣等证,或有发绀
2. 病情严重时,常见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发绀,或高热不退 3. 新生儿患肺炎常以不乳,精神萎靡,口吐白沫为主,而无上述典型症状. 4. 肺部听诊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罗音
5. X线检查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阴影.
6. 实验室检查: ①.血常规检查: 细菌引起则白细胞总数升高,病菌引起则多不变
②.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病毒分离,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 有助于诊断
变证: 1.肢冷,脉伏或数急无序–心阳虚衰 2.高热不退,神昏惊厥–邪陷心肝 常证 证型 风寒闭肺证 风热闭肺证 痰热郁肺证 毒热闭肺证 治法 辛温宣肺,化痰降逆 辛凉宣肺,降逆化痰 清热涤痰,宣肺降逆 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三拗汤 合 葱豉汤 银翘散 合 麻杏石甘汤 五虎汤 合 葶苈大枣泻肺汤 黄连解毒汤 合 三拗汤 8
治法 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清热解毒,消肿排脓 养阴清肺,利咽散结 银翘马勃散 牛蒡甘桔汤 养阴清肺汤 方药 方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