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伟公司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试题 (2012年尾矿库安全教育培训专篇)
单位: 姓名: 工种或岗位: 一、填空题
1、《中华人名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2、《通知》要求深入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 ,牢固树立 的理念,继续 , , 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管理。
3、企业要健全完善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坚持 。严格查处 , , 的三违行为。 4、尾矿库设施的功能是 、 、 。 5、正常运行尾矿坝抗滑最小安全系数为 。
6、试验证明,增大矿浆的流速科提高尾矿输送系统的抗冻能力,流速达到 以上时,矿浆管槽多不会产生冻结。 7、放矿支管管径一般为专管的 。
8、子坝不宜太高,一般为 为宜,尾矿坝上升速度较快者可高些,尾矿坝上升速度较慢者可矮些,子坝坝顶宽一般为 ,视放矿主管大小及行车需要而定,外坡坡比可用 ,内坡坡比可用 。
9、在排放尾矿时,要做到 ,使滩面沿着平行坝轴线方向均匀整齐,避免出现 , 等起伏不平现象。 10、排水井筒中心线的偏移量不应大于 ,高程的允许偏差为 ,井内径的允许偏差为 。 二、判断题
1、企业要经常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防五到位。 ( ) 2、易燃易爆危险生产工房,储存库房安全定员,应遵循尽可能减少人员数量、又能满足生产安全的原则。 ( )
3、《通知》中要求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安全标准化达标的企业、要依法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 ( ) 4、尾矿库是矿山企业的重要设施,同时它又是较大的危险源和污染源。( )
5、尾矿库排洪系统布置的关键是进水构筑的位置。 ( ) 6、尾矿泵站是输送尾矿的非关键设施。 ( ) 7、尾矿库库内排洪构筑通常由进水构筑物和输水构筑物两部分组成。
( )
8、尾矿库根据安全分类,分为危库、险库、病库、正常库四级。( ) 9、排水斜槽和山坡截洪沟既是进水构筑物,又是输水构筑物。 ( ) 10、尾矿库应当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内容包括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危险因素识别,相关安全性验算和编写安全评价报告。( ) 三、问答题
1.制定安全生产法的目的是什么?
2.生产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要做好哪些工作?
宏伟公司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试题 (2011年第三期尾矿库专篇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华人名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 2002 年 11 月1 日起施行。
2、《通知》要求深入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 以人为本 ,牢固树立 安全发展的理念,继续 安全第一 ,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管理。
3、企业要健全完善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坚持 不安全不生产。严格查处 违章指挥, 违章作业, 违反好动纪律 的三违行为。
4、尾矿库设施的功能是保护环境、充分利用水资源、保护矿产资源。 5、正常运行尾矿坝抗滑最小安全系数为1.20。
6、试验证明,增大矿浆的流速科提高尾矿输送系统的抗冻能力,流速达到1.5m/s以上时,矿浆管槽多不会产生冻结。 7、放矿支管管径一般为专管的1/5—1/3 。
8、子坝不宜太高,一般为1-3m为宜,尾矿坝上升速度较快者可高些,尾矿坝上升速度较慢者可矮些,子坝坝顶宽一般为1.5-3m,视放矿主管大小及行车需要而定,外坡坡比可用1:2,内坡坡比可用1:1.5 。 9、在排放尾矿时,要做到调整放矿支点,使滩面沿着平行坝轴线方向均匀整齐,避免出现侧坡,扇形坡等起伏不平现象。
10、排水井筒中心线的偏移量不应大于10mm,高程的允许偏差为±10mm,井内径的允许偏差为±20mm。 二、判断题
1、企业要经常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防五到位。 ( √ )
2、易燃易爆危险生产工房,储存库房安全定员,应遵循尽可能减少人员数量、又能满足生产安全的原则( √ )
3、《通知》中要求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安全标准化达标的企业、要
依法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 √ )
4、尾矿库是矿山企业的重要设施,同时它又是较大的危险源和污染源。( √ )
5、尾矿库排洪系统布置的关键是进水构筑的位置。( √ ) 6、尾矿泵站是输送尾矿的非关键设施。( × )
7、尾矿库库内排洪构筑通常由进水构筑物和输水构筑物两部分组成。( √ )
8、尾矿库根据安全分类,分为危库、险库、病库、正常库四级。(√) 9、排水斜槽和山坡截洪沟既是进水构筑物,又是输水构筑物。( √ ) 10、尾矿库应当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内容包括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危险因素识别,相关安全性验算和编写安全评价报告。( √ ) 三、问答题
1.制定安全生产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2.生产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要做好哪些工作? 答:(1)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按国家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3)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坏有关证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