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据对教练员的回访调查了解到,教练员工作效益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个人的工资待遇,二是从输送运动员的奖励中获益。教练员训练水平是影响教练员工资效益的首要因素,其次是政策导向。教练员训练水平差,级别低,成材率低,工资水平和其他经济收益就低;另外,训练水平低,成材率就低,失去了成功队员榜样作用的感召力,参训人数就少,出高水平运动员的机率就低,从输送队员中的收益就差,省级管理部门和地方给予的政策支持也就缺乏力度,如此环环相扣,造成教练员工作效益低下,使教练员失去积极性,地方政府失去积极性,最后导致一些地市逐渐放弃了乒乓球项目的青少年训练。因此,想增强河北省乒乓球项目的女子后备力量,必须提高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其次还需要制定具有导向性的相关政策。 表10河北女乒现有队员的来源情况(n=20) 石家庄 7人
唐山 4人
保定 5人
邯郸 3人
廊坊 1人
3.3 后备运动员个人基本情况现状
3.3.1 运动员年龄结构现状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体育项目的运动员成才年龄阶段都有自身的规律,根据项目本身的特点,不同的运动项目运动员从选材到达到运动高峰的年限也是有一定规律的,乒乓球项目也是如此。根据河北省青少年乒乓球竞赛规程的要求,河北省把青少年的比赛年龄段主要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2岁以下组,12—14岁组,14—16岁组。通过对河北省318名女子乒乓球后备运动员的调查发现,我省女子乒乓球后备运动员的年龄主要呈金字塔结构。年龄小的运动员较多,10-16岁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员数量逐渐减少,但到16岁之后,突然出现大幅度下降。按照正常的成才规律,初始训练阶段,淘汰率较高应该是正常的,比如从10岁到16岁,经过初始训练,一些单凭兴趣爱好参加训练的青少年由于种种原因退出训练应属正常情况。但到了16岁以后,经过5-6年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应该已经具有相当专业的水平,他们应该成为省级队伍的预备队了,但是,这时候却出现人数的急剧减少。据调查得知,这一年龄段人数的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不再是训练水平的淘汰,而是一些初露锋芒的后备运动员大量向省外流失造成的
21
结果,这是导致河北省女子乒乓球后备运动员断档现状的重要原因。这种情况也是河北省乒乓球注册运动员从2002年的130人到2012年增长到378人,总体增长68%的情况下,比赛成绩不升反降的主要原因。具体情况见表11。
表11河北省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年龄结构表(n=318) 年龄 10---12 13---14 15---16 17---18
3.3.2 运动员流失情况的现状
河北省乒乓球队曾经是拥有国手最多的地方队,被国内公认为是乒乓球强省之一。优秀的乒乓球青少年运动员层出不穷,由于人才较多,致使一批优秀的后备运动员的发展受到抑制,为了提高技术水平以及取得更好的成绩一些运动员开始向省外流动。近几年情况尤为明显,其他外省运动队更是以优厚的条件主动到河北省招募运动员,使一些优秀的乒乓球后备运动员流失。特对近三年(2010-2012年)河北省流失后备运动员做了调查,具体情况见表12。 表12我省后备运动员流失情况调查表 四川 1人
江苏 2人
贵州 1人
天津 1人
北京 2人
山东 3人
八一 2人
人数 144 86 66 22
百分比 45% 27% 21% 7%
调查了解到:四川、江苏、贵州、天津、北京、山东鲁能、八一共有河北省籍的运动员12人,使河北省女子乒乓球队在后备人才由以往的过剩状态已经变为严重短缺的状态,甚至出现断档情况,我认为这是河北省女子乒乓球队成绩大不如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3.3.3 运动员等级现状
运动员等级是运动员获得比赛成绩以及运动能力的体现。运动员只有获得一定的运动成绩才能获得更高级别的运动等级,从表13当中可以看出,河北省女子乒乓球后备运动员获得运动等级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绝大多数运动员还没有取得运动等级或者取得级别较低的二级等级,一级运动员只有22人,还没有健将级运动员,从侧面可以看出真正达到一定运动能力,取得过一定成绩的运动员比
22
较少,多数青少年运动员还处在较低水平的运动状态。调查情况见表13。
表13河北省女子乒乓球运动员运动等级表(n=318)
运动等级 人数
健将 0
一级 22
二级 142
无等级 154
3.4 后备运动员训练情况调查
3.4.1 运动员训练动机的调查情况
训练动机是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内在推动力,它决定着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心态,从而是运动员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内部因素。只有对运动员的训练动机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有针对性的充分调动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使运动员更好的参加训练。训练动机调查情况见表14。
表14运动员训练动机调查情况表(n=318)
训练动机 成为世界冠军
增进健康
通过乒乓球上大学
家长意愿 进入高级专业队 学习一技之长 培养竞争意识 当体育明星 找工作 提高交际能力
人数 122 80 44 30 20 8 6 4 4 0
百分比 38.3% 25.2% 13.8% 9.4% 6.3% 2.5% 1.9% 1.3% 1.3% 0
从表14中可以看出成为世界冠军这一选项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选项,占到一半人数还多,说明绝大多数运动员训练意图明显,通过训练希望成为高水平的专业运动员。这对于日常的训练来讲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数据看出,“增进健康”,“通过乒乓球上大学”,“家长意愿”这三个选项排名也比较靠前,说明有些运动员对于提高运动能力,获取高级别的运动名次并没有明显意图,这使得有些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不够,从而影响了训练的效果。
3.4.2 运动员对今后的出路或流向意向的调查情况
我们知道竞技体育有其本身的魅力,同样因为竞争的原因也有其残酷的一面。后备运动员因为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绝大多数都有着双重身份,既是运动员同时也是一名学生。一些技术水平、身体条件好的运动员会随着水平和年龄的
23
增长选择进入高一级别的专业队,而有些运动员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制约着其发展,因此会选择另外的出路。我省女子乒乓球后备运动员对今后出路与流向调查情况见表15。
表15 河北省女子乒乓球后备运动员对今后出路与流向调查情况表(n=318) 出路与流向 进入高级专业队
上大学 到国外打球 听从家长安排
其他
人数 80 114 20 96 8
百分比 25.2% 35.8% 6.3%% 30.2% 2.5%
通过调查发现有25.2%的后备运动员希望通过训练进入高一级别的专业队,6.3%的运动员想到国外打球,即共有31.5%的人有意愿成为一名专业的乒乓球运动员;35.8%的人希望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另外还有30.2%的人会听从家长安排。前三项意向反映出河北省绝大多数的女子乒乓球后备运动员对今后的出路有明确的意向,这对他们今后的训练和学习有更好的针对性和侧重点,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发展。但对于实现这些意向的渠道是否畅通则需要强有力的政策给予支持才能实现。特别令人担忧的是,有30.2%的运动员基本上没有明确的意向,而是要听从家长的安排,根据与运动员谈话调查得知,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未来去向的渠道还不是十分畅通,自己未来的去向难以预料,所以只能“靠”家长的安排。对此,本文认为,如此高比例的队员对未来的前途感到迷茫,反映出河北省在乒乓球后备力量前途保障政策方面的缺失,让运动员依靠的不是管理部门的政策,而是家长。这种缺乏前途保障的心态,将严重影响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导致成材率的降低。
3.4.3 运动员每周训练次数的调查情况
任何竞技体育项目运动员成才的过程都是训练强度与训练时间的累积过程,乒乓球属于技巧性较强的体育项目,要想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必须通过反复的、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不断训练,这就要求在训练次数、训练时间上都有足够的、合理的且系统的安排。首先,我们应该科学的认识运动训练与其他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即:运动训练必须保持其训练的连续性,才能使训练刺激积累而得到训练显著的效果,所以,运动训练不宜按每周五天工作制安排。如果按每周6天计算,每半天算1个训练单元时间,应该有12个训练单元时间。因此对我省后备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