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琥
金琥又名黄刺金琥,为仙人掌科金琥属仙人球种类,原产于墨西哥中部沙漠地区。栽培中有几个主要变种,如白刺金琥、狂刺金琥、短刺金琥、金琥锦、金琥冠等。
形态特征
金琥茎圆球形,单生或成丛,高可达1.3米,直径80厘米或更大;球顶密被黄色绵毛,有棱21~37
条;刺座很大,密生硬刺,刺金黄色,后变褐, 辐射刺8~10个,长3厘米,中刺3~5个,稍弯曲,长5厘米。花期6~10月,花生顶部 绵毛丛中,钟形,直径5厘米,黄色。
生长习性
喜温暖,喜含石灰质及石砾的沙质壤土。生长适温20~25℃,冬季宜在8~1O℃。喜光照充足,每天至少需要有6小时的太阳直射光照。夏季应适当遮荫,但不能遮荫过度,否则球体变长,会降低观赏价值。
生长特点
金琥冬季处休眠状态。4月金琥苏醒并开始生长;5~6月气温达到金琥的生长适温25~30℃,金琥进入生长旺期;7~8月气温超过35℃,金琥进入夏眠;9月气温降至30℃时,金琥再次苏醒,又开始生长;秋天管理得好,其生长速度可能超过春天;11月中下旬气温降低,金琥渐入休眠期。至此,金琥一年一度的生长就告一段落。
栽培管理
1、盆具:以透气的泥盆最佳,陶盆、瓷盆等次之,盆的大小视金琥球体而定,球体与盆壁的间隙在3~4厘米,球体大的间隙可适当大些。
2、土壤:仙人掌科的植物喜欢在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中生长。金琥对肥分要求不高,盆土宜用带蛋壳粉之类石灰质的沙性壤土,盆底可用腐熟的鸡粪或豆饼、骨粉、草木炭等作基肥。补充养分和提高土壤碱性。
在每年春季换盆换土。换盆时,先将自根部开始的四周泥土松动,视球体重量取粗细合适的软绵打成瓶口结,套在球体中部偏下,拉紧瓶口结,提出绑好的
金琥,清除宿土,修剪枯根和过长的老根。待根部晾干,才将其移入另一盆中,填好周围新土,分几次摇动,直至盆土充实、球体不动摇为止。先放荫凉通风而不受冻害处,再逐渐移至阳光下。
3、光照:喜光照充足,春、夏、秋季金琥均须全天候放于阳光充足处,如长期放于室内会影响其体色及长刺,球体畸形变态,降低观赏价值,但盛夏避免烈日直射,且须适当遮荫;冬季入室要放在窗台有阳光处,放一段时间转一下盆,使球体各处受光均匀。
4、温度:生长适宜温度为白天25℃,夜晚10~13℃,适宜的昼夜温差可使金琥生长加快;冬季应放入温室,或室内向阳处,温度保持8~10℃,若温度过低,球体上会出现难看的黄斑。
5、浇水:金琥虽耐旱,但需适时浇水,且须掌握浇水要领。有的金琥始终养不大,甚至缩小,与长时不浇水有关。
金琥在春、秋季生长期应给予充足的水分,冬、夏季休眠期节制浇水。生长初期4~5天或每周浇1次水,应从盆沿处浇水,宜在上午9~10点钟或下午4~5点钟,自来水最好放置2天后再浇;4月下旬至6月金琥需水量增大,浇水早、晚各1次,要浇透;6月梅雨时谨防盆土过湿,导致烂根;7~8月金琥进入夏季休眠,要节制浇水;9月下旬至10月金琥又进入生长期,3~4天浇一次水;11月金琥的生长趋于停滞,浇水可10天1次;12月金琥进入休眠,可不浇水,以增强其抗寒能力。
6、施肥:春季和初夏,可追施少量腐熟稀薄液肥和复合肥。3~4月每周1次;5~6月4~5天1次,浓度可略高些;盛夏高温时不施肥;9~10月可每周施1次;11月至翌春不施肥。
肥料以家禽、鱼肉残渣或禽粪腐熟后兑水稀释施用,宜早上9~10点或下午5点以后进行,施肥后隔一天再浇水。
病虫害防治
金琥生性强健,抗病力强,但夏季由于湿、热、通风不良等因素,易受红蜘蛛、介壳虫、粉虱等病虫危害。防治措施:用40%乐果或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发现介壳虫、粉虱等为害时,可进行人工抹杀。
注意事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