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问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12:33: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

答 卷 纸

考试科目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 院 、所、中心 心理学部 专业或专业领域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研究方向 社会性发展 级 别 2012级 学 年 2012-2013学年 学 期 第一学期 姓 名 马建苓 学 号 012012305000076 类 别 ①全日制博士

(①全日制博士 ②全日制硕士 ③教育硕士 ④高师硕士 ⑤工程硕士 ⑥农推硕士 ⑦兽医硕士 ⑧进修)

2012年 12 月 24 日

研究生院(筹)制

课 程 类 别 课程考试方式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教 师 评 价 任课教师签名: 备注:成绩评定以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分,每份试卷均应标明课程类别(①必修课②选修课③同等学力补修课)与考核方式(①闭卷笔试②口试③开卷笔试④课程论文)。课程论文应给出评语。

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问题

十八大前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多个场合下强调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最近,李克强副总理在湖北恩施调研时两次主动就“城镇化”相关问题提问,问村民是否愿意搬到城里、镇里居住。十八大报告中也屡次提及城镇化,并称中国将走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无疑,城镇化带将给中国新一轮的经济腾飞。中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这一过程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作为城镇化建设重要主体的农民面临重大转变,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问题有哪些?如何对待这些问题?这都需要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下进行系统的政策改革,以保证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的 30 年,中国的城镇化展现了一幅如史诗般壮观的图景。数亿劳动人口,从农村来到城市,演绎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口大流动 。从 1978 年到2008 年,我国城镇人口总量从 1.7 亿增加到 6.1 亿,城镇人 口 占 全 国 总 人 口 的 比 重 从1978 年 的 17.9% 增 加 到2008 年的 45.7%。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不仅意味着在城市居住人口的增加和城市面积的扩展,也意味着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和现代产业结构的大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现代社会福利体系和城市文明的巨大进步。城镇化的快速增长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首先,城镇化进程有助于经济的增长。一般来说,由于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便利性和较低的流通和交易成本,城市地区往往取得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城镇化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根据相关预测,未来二十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 0.2 个百分点将促进 GDP 年均增长率提高 0.13 个百分点。到 2030 年,与基准情景相比,城镇化水平提高 4 个百分点将带来 GDP 增长 2.7%。其次,除了推动经济发展,城镇化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也有显著的表现。从国际上的普遍经验来看,城镇化是与人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2008 年中国各省城镇化率与人类发展指数的关系表明,城镇化水平越高的省份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成就也就越突出。城镇化的推进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改善。城市社区拥有的教育、医疗等发展资源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将使越来越多的人口享受发展的成果,从而促进人类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我们也要清楚地意识到城镇化进程也会带来一些消极的负面影响。城镇化的发展有时是以发展的不平衡为代价牺牲特定群体的利益,如农地的大量征用对农民生计的可持续性造成根本的转变。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也不会一蹴而就,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工厂和城市社区,原有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可能导致在价值观和行为上的不适应,这在老年人中表现往往比较集中。城镇化另一个负面影响集中体现在城市的“贫民窟”上,在城市社区从事低端职业的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住宿、饮食、卫生等条件往往不堪入目,人类发展水平甚至低于在原来农村的生活。尽管在城市生活,但并不能说他们就是“市民”,他们无论在地域还是经济生活上都处于城市的边缘。再次,理解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另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是地方政府建立在土地出让收入基础上的财政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农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巨大收益成为地

方城市政府巨大的诱惑,促进了城镇化的进展。但“以地生财”、土地财政”的发展思路往往带来诸多问题,如城市人口密度大幅度下降,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大量在城市社区长期居住的劳动力不能平等享有城市的公共服务。这种发展思路也往往成为激发人地矛盾,引发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对抗和不和谐事件产生的重要根源。总之,城镇化进程除了城市形态布局、资源环境承载以及城市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固有挑战之外,以追求经济增长和“土地财政”为主要逻辑的城镇化发展思路缺乏对城镇化的主体——人的生计和福利的应有关注,如何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完成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保持生计的可持续性,并全方位促进新“市民”的可行能力的发展,成为未来城镇化发展战略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

新增城镇居民主要包括城镇中自然增长的人口、城郊通过土地和住房换取城市市民身份的农民以及在城市长期工作生活的流动农民工。其中,城郊农民和流动农民工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工作和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妥善处理他们的问题,推进农民市民化成为未来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此外,城镇化过程中留守在农村的农民的生计也需要予以关注。农民工市民化。2009 年,我国农民工总规模约为 2.3亿人,其中离开本乡镇就业的农民工约为 1.45 亿人,在本乡镇就业的农民工为 8445 万。农民工是未来城镇化新增人口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十二五”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时期,需要尽快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保障农民工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6 年,跨区域流动农民工规模占全部城镇就业人员的比重达到 46.7%。农民工构成了城市就业的半壁江山,在某些领域成为绝对的主力。农民工通常接受的多是城镇居民所不愿做的最重、最脏和最低报酬的工作。然而,由于各种体制方面的障碍,农民工在为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却不能平等享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与城市市民之间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工子女无法平等地享受教育服务;二是不能平等享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三是城镇的社会保障也没有覆盖农民工群体;四是未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五是农民工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不仅影响农民工及其家庭的长远发展,也成为全社会不平等程度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城镇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城市人群的示范效应使农民工的需求层次和特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工基本需求的多元化和实际生活中被边缘化的现实很容易导致对社会的不满,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保障他们获得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发展的权利,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符合多数人长远利益的。其次,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实现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展,城镇对各种层次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多数农民工在城镇能够获得稳定的就业岗位并在相当程度上具备了留下来的能力 。新生代农民工一般从学校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基本没有务农的经历,很难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可以退回到农村。他们的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使他们融入城市的意愿更加强烈,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是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此外,近年来沿海地区用工荒的出现也凸显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迫切性,解决用工荒问题不仅要从提高农民工收入入手,还要

搜索更多关于: 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问题 的文档
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9vcg518696vuda8ceo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