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西南大学免师教育硕士课程与教学论第2次平时作业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2 14:31:4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5年秋季学期第二次作业(2015、9、22—2016、2、28). 说明 问答题:(答题要求:观点明确,简要阐述,表达流畅。)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2.教学方式变革的意义何在?

3.什么是相对评价?什么是绝对评价?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

1、活动课程是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

所谓经验性课程,是指一方面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2、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取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认知取向的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实践是活动课程的本质属性。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课程观的差异,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实践取向的课程观,而学科课程则偏重认知取向的课程观。

3、活动课程是一种综合性课程,不同于学科综合性的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活动课程是一种综合性课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联系:

活动课程与其他各种学科课程具有内在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第一,活动课程以其他各种课程为基础。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各类学科取向的课程为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理性准备。第二,活动课程不仅为学科知识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而且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又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知识的整合。 二、教学方式变革的意义

1、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改变过去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形成较高的学习兴趣,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2、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传统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独特个性.因此,教学方式变革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使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倾向性、学生的特征、教学内容的特征等合理地选 择搭配多种教的方式.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倾向性、教学内容的特征等有 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教学方式变革的意义何在?

(1)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改变过去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促进学 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形成较高的学习兴 趣,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

2)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传统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独特个性.因此,教学方式变革实

现了教学方式的多 样化,使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倾向性、学生的特征、教学内容的特征等合理地选 择搭配多种教的方式.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倾向性、教学内容的特征等有 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什么是相对评价?什么是绝对评价?

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这一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势. 绝对评价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之外(通常是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制定这一基准),再把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方面的知识或能力与基准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其优劣.

西南大学免师教育硕士课程与教学论第2次平时作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9xi27f7lh41z4h1ryv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