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上升趋势中,当股价经过一轮较短时间、较大涨幅的上涨后,回调整理至25%这条重要的百分比线附近区域时,股价便迅速企稳并再度向上回升,这表明股价的回调整理是一种上升行情中的强势整理,股价快速上升趋势仍将继续。
其次,在上升行情中,大部分股票在经历了一波比较大的上涨后,往往都有回调到50%线附近、然后再度上升的情况。50%线附近的回调整理是判断上升行情将继续、还是可能夭折的一个重要标准。意味着股价的上升趋势可能将发生改变,投资者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3.形态理论分析
(1)反转形态
结合上图对其分析如下:
第一,头肩顶一个表明上升趋势结束的可靠的形态,并被用来寻找潜在的下降趋势目标位,是可靠的卖出时机。这一形态具有如下特征:一般来说,左肩与右肩高点大致相等,有时右肩较左肩低,即颈线向下倾斜;就成交量而言,左户最大,头部次之,而右肩成交量最小,即呈梯状递减;突破颈线不一定需要大成交量配合,但日后继续下跌时,成交量会放大。
第二,股价变化经过复杂而长期的波动所形成的形态可能不只是标准的头肩顶形态,会形成所谓的复合头肩顶形态。这种形态与头肩顶形态基本相似,只是左右肩部或者头部出现多于一次。其形成过程也与头肩顶形态类似,分析意义也普通的头肩顶形态一样,往往出现在长期趋势的顶部。复合头肩顶形态一旦形成,即构成一个可靠性较大的沽出时机。 2)W底
图中黄色圈出部分为W底形态。W底形态是重要的底部形态之一,实战中操作的意义颇为肯定。股价持续下跌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技术性反弹,但回升时间幅度不太大,然后又出现下跌,当跌到前次低点附近时获得了支撑,令股价再一次回升反转向上,其股价运行的轨迹就像英文字母W一样, 对其分析如下:
第一,形成机理。
价格长期下跌后,一些看好后市的投资者认为价格已很低,具有投资价值,期待性买盘积极,价格自然回升,但是这样会影响大型投资机构吸纳低价筹码,所以在大型投资机构的打压下,价格又回到了第一个低点的位置,形成支撑。这
一次的回落,打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形态而呈圆弧状。W底形态内有两个低点(高点)和两次回升,从第一个高点可绘制出一条水平颈线压力,价格再次向上突破时,必须要伴随活跃的成交,W底才算正式成立。如果向上突破不成功,则汇价要继续横向整理。汇价在突破颈线后,颈线压力变为颈线支撑,汇价在此时会出现回抽,汇价暂时回档至颈线为附近,回抽结束,汇价则开始波段上涨。 第二,特征条件。
a. 股价两次探底,两个底部低点大致相等,一般右底不低于左底,有时还经常伴随者KD,RSI等技术指标背离现象。
b. 双底的成交量都大幅萎缩,前后两底的成交量大体相等,但左底量明显大于右底时,则双底形态不会真正成立。
c. 上破颈线时成交量必须及时放大,往往一大阳线完成突破,突破之后常常右回抽,在颈线水平或30均线处止跌回升,从而确认突破有效。
d. 双底不一定都是反转信号,如果两个底出现的时间非常近,有时也会时整理形态;一般来说,双底的实际升幅都较量度出来的最少升幅大。
第三,操作策略。
最佳的买点为突破颈线时和突破后回抽颈线或30日均线回升时。
(2)持续形态
1)对称三角形
图所示为对称三角形形态。对称三角形由一段时期的价格波动所形成的,其在一定区域的波动幅度逐渐缩小。
对其分析如下: 第一,形成机理。
对称三角形是因为多空双方的力量在该段价格区域内势均力敌,暂时达到平衡状态所形成的。股价从第一个短期性高点回落后,但很快便被买方所推动价格回升,但多方的力量对后市没有太大的信心,或是对前景有点犹疑,因此股价未能回升至上次高点已告掉头再一次下跌;在下跌的阶段中,那些沽售的投资者不愿意太低价贱售或是对前景仍存有希望,所以回落的主动性卖压不强,股价未低跌到上次的低点便告回升,多空双方犹豫性的争持,使得股价的上下波动范围日渐缩窄,所以形成了此形态。
第二,特征条件。
a. 股价波动幅度呈收敛状,成交量也随之递减,向上突破需要大量的确认,向下突破则不必。
b.对称三角型的最小升幅量度是从形态的第一个上升高点开始画一条和底部边平行的直线,我们可以预期股价至少会上升到这条线才会遇上阻力;至于股价上升的速度,将会以型态开始之前同样的角度上升;形态的最少跌幅,量度方法也是一样的为平行阻力线。
c.向上突破之前成交量的配合可提前看出端倪,股价越是接近三角形顶点突破,攻击力度也越小,通常在底边1/2或3/4处突破为最标准的图形,最佳的突破时机是在两次下跌之后第三次上升之时。
d.对称三角形突破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反抽,上升的反抽止于高点相连而成的三角形上边线,下跌的反抽则受阻于低点相连的三角形下边线,倘若股价的反抽突破上述所说的三角形边线,则该形态可能不成立。
第三,操作策略。
该形态最佳的买卖点为突破三角形上下边之时,其次如有反抽行为则是二次较佳的买卖点。 2)矩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