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育学论文中外教育目的比较分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9:24: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浅析中外教育目的区别与联系 --关于国内与国外教育目标比较性研究 学 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方向):地理科学(师范类) 科 目:教育学导论 班 级:地科班 学 号:111001010029 姓 名:刘亚香 指 导 教 师:吴晓宁老师

2013年11月05日

目录

一、摘要.......................................................Ⅰ 二、关键词...................................................Ⅱ 三、主要内容...............................................Ⅲ

(一)教育目的概述......................................2 (二)国内教育目的发展历史及主要内容...2 (三)国内外教育目标特征比较性分析及原因探究..........2

(五)当前国际环境下我国教育目标发展方向........3

四、结语.......................................................Ⅳ 五、参考文献...............................................Ⅴ

- 1 -

一、摘要

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往往是根据其自身社会发展的程度和需要来为教育这项重要活动进行服务的。本文主要通过对教育目的概念、国内外教育目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的阐述来探究国内外教育目的的特征以及形成原因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来展示国内和国外教育目的的差异,并由此引发的关于教育目的的一系列思考。

二、关键词

教育目的、目的取向、差异性分析、中国、世界

三、主要内容 (一)教育目的概述

一般认为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规定。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化或结果,在一定社会中,凡是参与或关心教育活动的人,如教师、家长、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对受教育者都会有各自的期望,也就是说都会有各自主张的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为教育确定的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社会通过教育过程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形成它所期望的结果或达到的标准。这种教育目的是社会的总体上的教育目的,它可能是由某个人(如教育家、政治家等)提出、倡导而得到社会承认的,也可能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推行的,它对个人的教育目的起着指导、调节、统 摄作用。

(二)国内教育目的发展历史及主要内容 1、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目的的确定总是围绕着个体身心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教育促进个体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完美融合是我们的教育理想也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所揭示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我国制定教育教育目的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

- 2 -

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出,社会需要和人的自生发展是辩证统一的,那么教育目的的确定也应当反映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体现为自由自觉的活动(社会)和人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精神因素(个人)的统一。共产主义的实践是一个历史发

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在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实现的。虽然教育不是实现一切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但是在解决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的前提下,教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个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依靠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因此社会主义教育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 2、发展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变革相适应,我国在不同的时代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目的。

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中提到:“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概括性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主张。

1978年《宪法》对我国的教育方针做了具体的规定:“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明确地提出了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正确地解读了全面发展的内涵。

198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规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又红又专的人才,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所有的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

- 3 -

搜索更多关于: 教育学论文中外教育目的比较分析 的文档
教育学论文中外教育目的比较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a4eh2fr6e2cg5g8iu4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