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1:01:1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西安市第一中学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必修1)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e:20 Na:23 Al:27 K:39

Fe:56 Zn:65

第I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 50分) 1、萃取碘水中的碘,可用的萃取剂是:①四氯化碳 ②汽油 ③酒精( )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①②③ 2、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3、在相同条件下,两个体积相等的容器,一个充满一氧化氮气体,另一个充满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这两个容器内一定具有相同的( )

A、原子总数 B、质子总数 C、电子总数 D、质量

4、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他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p(Ne)>p(H2)>p(O2) B、p(O2)> p(Ne)> p(H2) C、p(H2)> p(O2)> p(Ne) D、p(H2)> p(Ne)> p(O2)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醋酸加入氨水: CH3COOH + NH3?H2O = CH3COO- + NH4+ + H2O 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Cu + Ag+ = Cu 2++ Ag

C、碳酸钙加入醋酸:CO32- + 2 CH3COOH = CO2↑+ 2 CH3COO- + H2O D、澄清的石灰水跟盐酸反应: H++OH-=H2O

6、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I- Cl- Al3+ S2- B、Na+ K+ NH4+ Ba2+ C、Br- Cl- S2- CO32- D、SO32- NO3- SO42- HCO3-

7、下列各组试剂在溶液中反应,当两种试剂的量发生改变时,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氯化镁、氢氧化钠 B、硫酸钠、氢氧化钡 C、碳酸氢钠、氢氧化钡 D、氯化铝、氨水

8、重金属离子有毒性。实验室有甲、乙两种废液,均有一定毒性。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主要有毒离子为Ba2+离子,如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A、Cu2+和SO42- B、Cu2+和Cl- C、K+和SO42- D 、Ag+和NO3- 9、下列各组物质类别,在物质分类里前者从属于后者的一组是( ) A、纯净物、混合物 B、氧化物、化合物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www.xiangpi.com)

C、单质、化合物 D、化合物、混合物 10、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都能透过滤纸 B、都呈红褐色

C、分散质具有相同的微粒直径 D、都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

11、某溶液中含有Cl-与I-的浓度相同,为了氧化I-而不使Cl-氧化,试根据下列三个反应:

①2Fe3++2l-=2Fe2++l2;②2Fe2++Cl2=2Fe3++2Cl- ③2MnO4-+10Cl-+16H+=2Mn2++5Cl2↑+8H2O 判断可选用的氧化剂(氯气除外)是( )

A、FeCl2 B、KMnO4 C、浓盐酸 D、FeCl3 1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 A、CO+H2OCO2+H2 B、3NO2+H2O=2HNO3+NO

C、2Na2O2+2H2O=4NaOH+O2↑ D、2F2+2H2O=4HF+O2

13、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

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

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

14、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24KI+12H2SO4 = 2CuI+13I2+12K2SO4+12H2O,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 A、13 mol B、12 mol C、11 mol D、10mol

15、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硫、氮气和水.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3 B、2:3 C、1:1 D、4:3

16、甲、乙两烧杯中各有盛有100mL、2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A、5.4g B、3.6g C、2.7g D、1.6g 17、200 ℃时,11.6 g 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 g,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

A、5.8 g·mol—1 B、11.6 g·mol—1 C、23.2 g·mol—1 D、46.4 g·mol—1

18、某学生用NaHCO3和KHCO3组成的某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下列分析推理不正确的是( ) m(混合物) V(CO2)(标况) 50 mL盐酸 9.2 g 2.24 L 50 mL盐酸 15.7 g 3.36 L 50 mL盐酸 27.6 g 3.36 L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www.xiangpi.com)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 mol?L-1

B、通过表中数据能计算出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C、加入混合物9.2 g时盐酸未反应完 D、15.7 g混合物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

19、把Ba(OH)2溶液滴入明矾溶液中,使SO42-全部转化成BaSO4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 A、Al3+

B、Al(OH)3

C、AlO2-

D、Al3+和Al(OH)3

20、将过量的CO2分别通入下列溶液中,最终有沉淀析出的溶液是( )

①CaCl2溶液 ②Na2SiO3溶液 ③Ca(ClO) 2溶液 ④饱和Na2CO3溶液.A、①②③④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④

D、只有②③

21、把一定量铁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2+和Fe3+

的浓度恰好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3:2

B、2:3

C、1:2

D、 1:1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材料广泛用于光纤通讯

B、工艺师利用盐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 C、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23、已知:KClO3+6HCl(浓)=KCl+3Cl2↑+3H2O。如下图所示,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下列选项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

实验现象 结论

A、滴有KSCN的FeCl2溶液变红色 Cl2具有还原性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www.xiangpi.com)

B、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 Cl2具有酸性 C、石蕊溶液先变为红色后褪色 Cl2具有漂白性 D、KI淀粉溶液中变蓝色 Cl2具有氧化性

24、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至饱和,此过程无明显实验现象.再向溶液中加入一种物质,溶液变浑浊.加入的这种物质不可能是( ) A、FeCl3溶液

B、AgNO3溶液

C、NH4Cl溶液

D、稀氨水

25、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通过澄清石灰水

B、先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C、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D、先通过酸性KMnO4溶液,再通过品红溶液,最后通过澄清石灰水

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简答题:(4小题,共50分)

26、(16分)某化学小组欲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胶头滴管外,你认为本实验必不可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2)请帮他们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试剂:铁粉、FeCl3溶液、FeCl2溶液、氯水、锌片、铜片。 实验记录(划斜线部分不必填写):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www.xiangpi.com)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a8r37ygwx8mqar1rxdm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