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阶段练习一(第一章——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 B )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A变量 B 概念 C 观念 D 偏见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变量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取值
B 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一定存在一个中介变量 C 变量一般可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两种类型
D 我们把那种引起其他变量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 3. 测量的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 D )。 A 定性测量、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比测量 B 定比测量、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性测量 C 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性测量、定比测量 D 定性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4. 李克特量表是( B )的一种特定形式。 A 语意差异量表 B 指数 C 指标 D量表 5. 中国社会调查运动兴起于( B )。
A 19世纪末 B 20世纪20年代 C 20世纪30年代 D 20世纪50年代 6. 社会研究之外的求知方式有( ABCD )。
A 依赖权威和传统 B 依赖常识 C 依赖媒体 D 依赖个人经验 7. 社会研究的特征有( ABC )。 A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B 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C 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D研究的主题是自然的而非社会的 8. 社会研究中的困难有( ABCD )。 A 人的特殊性 B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D 研究受到政治的、伦理的制约
9. 社会研究中应遵守的伦理准则包括( ABCD )。
A 自愿参与 B对参与者无害 C 匿名与保密 D 不欺骗及诚实报告 10. 理论的层次包括( BCD )。
A 思辨的层次 B 宏观的层次 C 中观的层次 D 微观的层次 二、填空题
1. 社会研究中的理论通常指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 2. 变量 指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的概念。
3. 命题 是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
4. 研究问题 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5. 社会研究的目的主要有 探索性研究 、 描述性研究 。和 解释性研究 。
6. 评价测量的标准有 信度 和 效度 。 三、名词解释
1. 分析单位指一项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换句话说,分析单位就是研究中将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人或事物)。
2. 横向研究也称为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3. 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4. 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5. 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6. 指标指我们所选择的观察,它反映我们所要研究的变量。 7. 维度是概念的一个可指明的方面。
8. 信度即可靠性,它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现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四、简答题
1. 测量的四个层次分别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2. 维度是概念的一个可指明的方面。比如“同情心”,我们可以说“感情层面”的同情心或“行动层面”的同情心。 3. 效度的类型有内容效度、建构效度和标准关联效度。 4. 选题的标准有创新性、重要性、可行性、合适性。 5. 变量之间的关系有相关关系、因果关系和虚无关系。
6. 社会研究的基本步骤有选题、准备、调查、整理、分析、报告。 五、论述题
谈谈你打算如何学好《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这门课程》。
学好书本的理论知识、进行社会调查和撰写调查报告的实践
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阶段练习二(第三章——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 C )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A 抽样框 B 抽样单位 C 参数值 D 样本 2. 概率抽样的基本原理是( D )
A 社会的可测性 B 抽样的随机性 C 抽样的目的性 D 社会群体的同质性和异质性
3. 下列随机概率抽样中没有完整的抽样框也可以进行的是( C )。 A 系统抽样 B 简单随机抽样 C 整群抽样 D 分层抽样 4. ( B )指的是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A 区群谬误 B 简化论 C 层次谬误 D 体系谬误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 问卷中问题的设计尽量简单 B 问题和答案是问卷设计中的关键一环 C 自填问卷法比结构访问法好 D 当面访问法中调查的回收率较高
6. 当总体的规模特别大,或者总体分布的范围特别广时,研究者一般采取( B )样的方法来抽取样本。 A 整群抽样 B 多段抽样 C 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7. ( D )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A 抽样 B 抽样单位 C 样本 D 抽样框
8. ( C ) 就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做周密细致的调查。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 个案调查
9. ( A )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 A 研究主题 B 研究问题 C 研究方向 D 研究重点 二、多项选择题
1. 社会调查是( ABCD )。
A 社会调查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认识活动 B 社会调查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 C 社会调查是一门科学
D 社会调查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方法的科学
2. 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将社会调查划分为( ABCD )等几种。 A 普查 B 抽样调查 C 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D 个案调查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A概率抽样是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因而它能够避免抽样过程中的人为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B非概率抽样则主要是依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抽取对象,它不考虑抽样中的等概率原则,因而往往产生较大的误差,难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C 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 D.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粹随机抽样 4. 抽样设计的原则有( ABCD )。
A 目的性原则 B 可行性原则 C 可测性原则 D 经济性原则 5. 非概率抽样方式包括( ABCD )。
A 方便抽样 B 定额抽样 C 判断抽样 D雪球抽样 6. 影响样本规模的决定因素有( ABCD )。 A 总体的规模
B 推断的把握性与精确性 C 总体的异质性程度
D 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
7. 关于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A 抽样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B对于比较小的样本来说,样本规模上的很小的一点增加,便会带来精确度方面很明显的提高;对于比较大的样本来说,同样增加这么多个案,却收效甚微
C 抽样误差由于抽样本身的随机性所引起的误差。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抽样方式,这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D样本规模和抽样误差之间存在着张力 8. 调查研究的应用领域有( ABCD )。
A 社会生活状况调查 B 社会问题调查 C 市场调查和民意调查 D 学术性调查 9. 调查研究的题材有( ABD )。 A 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 B 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 C 某一人群的社会化 D 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10. 自填问卷法包括( ABCD )。
A 个别发送发 B 集中填答法 C 邮寄填答法 D 网络调查法 11. 自填问卷法的缺点有( ABCD )。 A 问卷的有效回收率有时难以保证 B 自填问卷法比较麻烦
C 自填问卷法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要求 D调查资料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
12. 调查研究方式所面临的挑战有( ABCD )。 A 抽样随机性的挑战 B 自我报告式的挑战
C 自我报告方式中“说的”和“做的”是否一致问题 D 解释能力的挑战
13. 在调查研究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被调查者( ABCD )。
A 通过正式机构 B 通过当地部门 C 通过私人关系 D直接与被调查者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