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活动一:观赏与描述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
下面,我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节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欣赏*评述)劳动—人类创造力
的源泉,活动一:观赏与描述。属于_欣赏*评述_课型。(地位与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升入初一,对欣赏和评述美术作品有一定的局限性。审美能力较差。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审美思维,所以在吸引学生们学习时,要注重突出重点吸引学生注意。本单元教学内容和生活贴近,有助于学生们提高欣赏作品能力。
三、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联系生活,我设置
1.知识目标: 通过了解古今中外以劳动为题材的优秀作品,认识劳动是人类创造力量的源泉,也是艺术的源泉。
2.能力目标: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对绘画艺术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感情目标:通过互相讨论,合作交流,初步体会,感悟鉴赏该类美术作品的切入点与途径,让艺术之“美”走进学生心田
四、教学重点:作品中劳动场景、人物劳动心情感受。
教学难点:作品表现出劳动之美,劳动为作品提供了美,怎么样使美走入我们的生活。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 画具等 六、教法学法:
依据本课实际,我以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内容,目的在于直观演示,来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点拔学生的思维,实现创造。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让我们人类从古猿中进化而来?又是什么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 学:劳动
板书: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二)讲授新课 教师演示:
展示《在激流中前进》油画 (PPT)
师:劳动,是古今中外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我们在欣赏此类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看画中人物表情、动作,更重要的是通过欣赏画中人物环境所要表现的是什么,作品给了我们什么信息。 《在激流中前进》 思路 (教师示范)
表现内容 ——表现特色——表现主题—— 表现效果(渡黄河)——船工奋勇向前浊浪湍急异常——不屈之精神——勇力之美 (三)学生欣赏
学生欣赏本单元提供的作品,可让学生有重点的选择其中一两副 板书:①你最喜欢哪一幅? ②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③你认为作者想表达什么?
④你对作品中的劳动场景、人物劳动心情有什么感受,你体会到劳动之美吗? ⑤看了这幅作品你想到了什么?
(四)讨论与交流
1、小组讨论(每四个人一组)
学:把自己欣赏所获讲出来,并推荐一位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教:巡视时可参与几组的讨论,对学生感受多加以肯定鼓励。 2、全班交流
学:由小组代表交流欣赏后感受。
教:不做结论性的评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一些奇特的想法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的创新。 (五)评价与总结
1、由1-2名学生作评论总结,给3-4分钟的思考时间。
思路:①欣赏这些作品后,你对劳动有新认识吗?你对劳动创造了世界有什么体会和感受想。 ②作品表现了劳动之美,劳动又为作品提供了美,那么怎样使美走入我们的生活。
2、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欣赏了几幅表现劳动内容的美术作品,我们开展了热烈的讨论,积极的交流,我们已有这样一种感觉,美正在从劳动中向我们走来,许多同学还认识到,劳动是美的,这些美术作品也是美的,劳动之美与作品之美结合起来,就更加的美丽,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我们劳动的汗水,描绘我们青春活泼的人生图画吧”
八、本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多媒体屏幕 课 题
1、 2、 ?? 范画 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重点,加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