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龙湾矿井地基强夯思路构架——主斜井井口房结构下分析
摘要:通过对主斜井井口房结构分析,来研究转龙湾矿井地基强夯思路框架,分析施工方案、流程以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地基处理方法选择;地基强夯;井口房结构;主斜井
一个工程,在整个建造过程中,稳固地基是根本,是确保整个工程安全性基础。本文主要以主斜井井口房结构分析为例,分析研究了矿井地基处理方法选择及施工流程。 一、工程概述 1、工程概况
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基础设计采用强夯复合基础,基础形式采用柱下条形基础。
主井口井口房结构为框架结构,内含皮带输送机机头设备基础等。总建筑面积约763㎡,基底埋深3米,强夯面积约1150㎡。 2、地质条件概况
转龙湾矿井主井口房位于回填土上,平均回填深度达10米,四类土,天然含水量3.43%,天然孔隙比0.884,为保证井口房地基稳固并兼顾技术可行性及经济合理性,将桩基础及地基强夯做对比分析。 3、强夯概况
(1)为保护主斜井井筒结构安全同时满足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采用降低夯击能,分层强夯方式对回填土进行加固。夯击参数:将原设计夯击能6000KN?m降为1000KN?m,首次开挖回填土至-5.5m,夯实后回填土至-2.5m处,再次夯实;(2)在地基夯实过程中,做好强夯对主斜井井筒影响
措施,以及做好布点监测工作;(3)对回填土地基进行两次分层夯实后,对夯实地基进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二、编制依据
(1)总承包工程招标文件;(2)勘察单位提供《兖州煤业鄂尔多斯能化有限责任公司 转龙湾矿井及选煤厂 工业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中间报告(详细勘察)》;(3)设计单位提供建筑及结构施工图;(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2-2012);(7)公司有关质量安全技术文件;(8) 施工过程中将根据现场情况变化进行方案调整和修改,确定最合理基础强夯施工方案;(9)本方案中提供现场标高、长宽等数据为估算数据,实际施工中以现场测量复核数据为准。 三、施工准备 1、 现场准备
(1)完成场地清表工作;(2)修筑施工场地内临时道路,以利于工程机械通行以及土方开挖及回填。 2、 设备准备
(1)夯锤:用成品夯锤,夯锤底采用圆形,拟用重量23T,并设4个排气孔,孔径为250mm;(2)起重机械:选用50t履带式起重机,以满足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并设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3)自动脱钩装置: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挂钩方便迅速;(4)推土机:用作回填、整平夯坑用;
(5)检测设备:有土工常规试验仪器;(6)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
拟投入主要机械设备详见下表:
名 称 履带式强夯机 圆形夯锤 推土机 机 型 W2001B 直径2米 T3-100 南方全站仪 TNS-320 水准仪 3、劳动力准备
强夯施工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机械作业为主,杂工辅助。因此对劳动人员数量需求不是很大。单机单班劳动力如下:起重机司机1名,起重工2名,辅助工2名。 4、 技术准备
(1)研究工程地质报告,画强夯平面布置图并布设好强夯点;(2)结合现场具体情况,编写强夯施工方案;(3)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专业工进行岗前技术培训;(4)进行测量、复测及验收工作。 5、地基处理方法选择
对机械钻孔灌注桩和强夯法处理地基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提高决策科学性。具体对比情况如下:(1)经济性比较:采用机械钻孔灌注桩技术,根据地勘资料显示,桩端须入第6层强风化细岩持力层≥5m,端承桩桩长为32m 38m,桩径为Φ800mm,总桩数为12+42=54根,采用
J2 1个 数 量 1台 1个 1台 备注 最大起重量50T 重23T 1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