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
作者:刘新利
来源:《信息教研周刊》2013年第01期
中国的封建社会始于公元前475年,终于公元1840年,长达2000多年。西欧的封建社会始于公元476年,终于公元1640年,期间仅经历1000多年的历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比中国晚,但结束的时间却比中国早。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中心,既未在封建社会经历1000多年之后的隋唐时期,开始制度的演变,又未在西欧封建社会开始崩溃的1640年,发生制度的转变。令人惊奇的是,中国的封建制度而是长期延续下来了。那么,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经济内部结构的稳定与坚固
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土地私有制,它不仅包括地主土地所有,也包括自耕农土地所有,但前者在封建经济结构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西欧不同,中国的土地早在战国时,便可以自由买卖,尤其是到了清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地权转移变得更加频繁。如嘉庆十九年(1814年)直隶三十几个州县连年荒歉,民间土地多贱价出售,“本处富户及外来商贾,多利其价贱,广为收卖”。[1]这种土地自由买卖的发展,赋予封建土地所有制以极大的活力,再生能力强,并不断强化着地主经济,使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延续。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男耕女织,吃的和穿的主要靠自己生产。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得商品经济如同落在贫瘠土地上的一粒种子,难以茁壮成长。鉴于封建地租剥削的保险性和可观性,工商者们往往“以末致财,用本守之”,[2]将资金大量用于购房买地,尤其是到清代。如清代时,“苏徽大贾,招贩鱼盐,多置田宅,以长子孙”,扬州大盐商,既“腰缠万贯”也“坐拥一县之田”,“安然衣食租税”。[3]再者,当时参与流通的商品主要是农产品,手工业产品比重很小,且很大一部分是为满足封建贵族地主的奢侈消费的,城市中商业的繁盛,也主要表现在奢侈行业与服务性行业的发展上。这些无疑影响了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业自身的发展,阻碍了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加之地主阶级及其封建国家对农民残酷的地租、赋税剥削和压迫,造成了农民的极端贫困与落后,使他们丧失积累财富和扩大生产的可能。
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生命力的顽强,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工商业者们的“以末致财,以本守之”和广大农民的极端贫困,使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内部结构日益稳定与坚固,而这种稳定与坚固,又阻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晚且发展缓慢,从而使中国的封建社会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因此,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内部结构的稳定与坚固,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
二、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历代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