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读10种职业名称,认识“程、魔”等11个生字。能发现这两类词语的特点,能选择词语说句子。
2.仔细观察景物,并运用比喻手法,展开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3.联系上下文,理解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4.能从名字、外貌、交往情况简单介绍好朋友,写出他的样子和你们常一起做的事。 5.展示书写成果,能交流书写的经验和体会。 6.能积累关爱他人的谚语,领悟做人的道理。
7.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株紫丁香》,感受师生之间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能从名字、外貌、交往情况简单介绍好朋友,写出他的样子和你们一起常做的事。 3.丰富语言积累,领悟做人的道理;享受阅读,感受喜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识字加油站”呈现了10种职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用“谁是干什么的”的句式指导学生识字、说话。教学“一词多义”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读句子,再用查字典、取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
2.语言积累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从颜色、大小、形状展开想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大胆表达,在说的基础上把景物写下来。
本次积累的是3句关爱他人的谚语。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知道这些句子都是关于关爱的谚语;还可以拓展其他有关关爱的谚语。
3.阅读写作
(1)阅读。教学《一株紫丁香》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象老师工作的画面,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赞美之情。
(2)写作。重点指导学生从样子和事情两个方面介绍好朋友。先抓住特点来写样子,再抓住两个人一起做的事来写。教师可以从“猜”“聊”“写”三个层次推进,先说后写,由易到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程、魔”等11个生字。认读表示职业名称的词语,能发现这两类词语的特点,能选择词语说句子。
2.仿照例句,展开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3.读句子,能发现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识字加油站
1.我说你指,认读词语。
(1)你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你身边的人都是做什么工作的?指名说。 (2)“我说你指”。
①课件出示课本中10种职业身份的图片。
②教师“说”,学生“指”。每指对一个,就出示相应的职业名称。如,喂养动物的人员——饲养员。
(3)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
教师 工程师 魔术师 建筑师 理发师
yǎn
chénɡ
mó shùwù
jiàn zhùpàn
演员 营业员 服务员 裁判员 饲养员
yínɡsìyǎnɡ
①自由读,读准字音。
提示:“程、营、养”是后鼻音;“饲”是平舌音;“术、筑”是翘舌音。 ②指名读。
③去掉拼音,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课件出示:
筑 演 营 务 判 饲 术 程 魔 养 建 ④指名读。
⑤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⑥指名领读,齐读。 2.引导发现,拓展积累。 (1)引导观察词语特点。 课件出示:
教师 工程师 魔术师 建筑师 理发师 演员 营业员 服务员 裁判员 饲养员 ①指名读一读。 ②齐读词语,认识巩固。
③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都是表示职业,分别带了“师”和“员”的职业名称) (2)你还知道哪些职业?
(3)拓展积累:像这种类型的词语还有很多呢!(课件出示其他的职业名称) (4)同桌互相读一读。 3.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同学们,建设美丽的祖国,少不了你、我、他,简单介绍一下你的理想吧! (1)教师示范: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 (2)指名上台说说自己的理想。 (3)同桌互说。指名演示。
同学们,职业有不同,但没有好坏之分,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你们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设计意图】用游戏启发认读,寓教于乐。在认字学词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巩固识字。以理想拓展延伸,贴近儿童的心理,激发学生诉说的欲望,进一步巩固词语的识记。
板块二 字词句运用
1.一起来读诗。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生合作读。 课件出示:
田野 天上的白云 (教师读) 葱葱绿绿的 雪白雪白的 (女生读) 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好像一群小绵羊 (男生读)
2.一起来学诗。
(1)发现写法:这两节诗有什么相同之处?
(2)同桌交流。提示:第一行写景物,第二行写景物的特点,第三行写像什么。 (3)指导观察角度。 ①男生齐读第1节。
②田野是什么样子的呢?(葱葱绿绿的)
③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的相似之处。(课件出示“田野图”和“绿毯图”) ④“葱葱绿绿”是描写颜色的词语,我们可以像这样抓住颜色来写景物。 (4)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2节。 ①女生读,思考:天上的云是怎样的?
②引导学生观察白云和绵羊的图片,发现两者的颜色相同,形状相似。(课件出示“白云图”和“绵羊图”)
③小结:描写景物时不仅可以从颜色上观察,还可以从大小、形状上去观察。 3.一起学比喻这一修辞手法。
(1)指导学习比喻修辞手法的表达特点,并指导学生仿说。 课件出示:
落叶——蝴蝶 星星——妈妈的眼睛 小河——飘带 月亮——白玉盘 (2)说一说它们的共同点。 (3)用“像”说一句话。
(4)小结学法:像这样把景物的颜色、大小、形状和比喻连起来,就是一首好诗。 4.一起来写诗。
(1)观察图片,思考:大树又粗又壮,像什么? ①同桌交流讨论。(绿色的卫兵,绿色的大伞) ②连起来读一读。
(2)我是小诗人。小组合作创编,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景物,合作编一首诗。
【设计意图】通过多角度的观察和不同形式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比喻的特点,并试着写一首诗。
板块三 字斟句酌学用词
1.我的发现。写诗不仅需要大胆的想象,还需要丰富的词汇量。 课件出示:
读句子,体会加点词的意思,说说你的发现。 ◇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 ..◇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
(1)教师读要求,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2)辨析比较。这两句话中带点词语的意思相同吗?分别是什么意思?
(3)同桌交流反馈。第一个“特别”可以换成“非常、格外”,第二个“特别”可以换成“与众不同”。
2.读句子,讨论带点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鼹鼠先生经过狐狸太太家,正巧,狐狸太太走出门。 ..
(1)学生汇报。第一个“经过”的意思是“经历的过程”,第二个“经过”的意思是“通过某个地方”。
(2)小结:同样的词语,放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会发生变化!所以,理解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进具体的语言环境里,才能理解得更加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在读中感知“一词多义”的现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能从名字、外貌、交往情况简单介绍好朋友,写出他的样子和你们常一起做的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引出话题
1.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猜猜他是谁”。 课件出示:
·一身黄毛,身穿金甲,头戴金箍,火眼金睛辨妖魔,手举金箍棒战鬼怪。 ·毛头小子,双臂似莲藕,颈套乾坤圈,身绕混天绫,手拿红缨枪闹龙宫。 ·十三年里,为了治水到处奔走,曾经多次过家门而不入。 2.指名猜。师生对话,揭示答案。(孙悟空、哪吒、大禹)
3.你们真是见多识广,都能猜对。老师很好奇,你们为什么猜得这么快,这么准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