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装饰施工抄平放线
(1)室内装饰:根据建筑施工图弹出相应的全部墨线,包括脚线、墙裙线、顶棚顶高程线、梁底水平线、装饰线及窗台、门窗顶、压顶、楼梯步级等的墨线,对厕间等弹出+500mm控制线。
(2)外墙装饰:要按图放出外墙装饰控制线,保证外立面门窗位臵和其他装饰要求正确无误。
(3)屋面防水层、找平(坡)层等按图纸要求放控制线,并在其完成面上按图纸和规范要求,结合各层各层规格放出脊缝、顺水缝、伸缩缝、饰面层收口及分隔缝的控制线。 1.7保证测量精度的技术措施
(1)本工程的所有的控制是工程施工测量的依据,控制点的保护与复核是保证本工程质量的关键之一,打桩工程结束后要进行复核。
(2)每次重要的放线(如桩位、垫层放线、基础放线、柱子、梁放线)必须进行控制网的检查,平时用到控制点时也要多次观测检查。
(3)每次施测前,向工程监理通报施测方法,每次施测时,必须与邻近控制点进行角度或距离闭合复试,尽量消除误差。
(4)关键部位的定位,放线必须请本工程监理验收签证,并办好签证,凡没有验收签证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所有测量原始记录和验收签证要妥善保存,以便核查,工程竣工时一并提交业主。 1.8 沉降观测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沉降结果记录在沉降观测表中。在施工阶段沉降观测的时间应与建筑物的施工进度相配合,即从地下室浇筑完成作第一次观测,以后每施工二层观测一次,相邻两次观测间隔时间不得大于两个月。
2、土方工程 2.1、基坑开挖方案
土方开挖:为节省工程造价,本工程基础土方开挖采用大开挖的方法施工,严禁超挖。
1) 为了优化劳动组合,提高生产效率,充分提高机械化程度,本工程采用机械挖土,自卸运输车运输。本工程基础占地面积较大,挖土深度1.50M左右,建筑物较长,土方量较大,考虑选用两台1.0挖土机,挖土机采用后退法,运土车辆均由天宝路出入口进出。
2) 边坡的处理:基坑按1:0.75放坡以保证基坑的稳定。
3)基坑的排水:基础工程量较大,在基坑上部及基坑周边设臵环形水沟及几个集水井,以便用潜水泵及时将沟槽内的水排出,以确保坑边坑底干燥和便利施工。
4) 开挖前的准备工作。
①学习和审查施工图纸,核对平面尺寸和标高,掌握各项技术要求,了解工程的规模、特点和质量要求,熟悉地质资料及周围环境,进行图纸会审,确定施工方案,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②场地平整,清除障碍物,做好排水设施,对施工区域范围内的建筑物、地下管线采取保护措施。
③设臵测量控制点,在施工区域内设臵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准基点,并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④修筑临时设施和道路,准备机具设备、物资和人员。
⑤建立施工管理组织,落实各级责任制, 确保土方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⑥基坑土方开挖程序为:测量放线→土方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等。
挖土自上而下、分段进行。根据施工图纸,分段进行开挖。挖土层厚度
要求一次不能过深,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及坡度,不够时及时修整,挖至设计标高时,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要求坑底凹凸不平不超过1.5cm。 基坑开挖应尽量避免对地基的扰动。采用机械挖土时,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cm左右的土层由人工清理,保证桩的完整性。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 应在基坑四侧挖好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将水位降低至坑底50cm,以利挖方进行。雨季施工时,基坑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在基坑四周围上土堤或排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护情况,以防止坑壁受雨水浸泡造成塌方。
弃土应及时运出场,在基坑边缘上侧临时堆土或堆放材料以及移动机械时,应与基坑边保持1m以上的距离,以保证坑边边坡的稳定。
基坑挖完后应立即进行验槽,作好记录,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地质报告不相符时,应与有关人员研究及时处理。
土方开挖要根据确定的开挖路线、顺序、范围、基底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等要求进行,尽可能多使用机械挖土,减少人工挖土量,避免机械超深挖土。在基坑边角机械开挖不到之处,应用少量人工配合清理,将松土清运至机械作业半径范围内,再用机械掏取运走。
基坑挖至标高后,就可以开始截桩,由于截桩工期较长,所以采取边挖土边截桩的施工方法。采用冷泵枪将桩顶粉碎取出桩顶钢筋网片,按设计要求按长钢筋或弯钩,用于底板锚固。 2.2、塌方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处理
如因土体自立时间过短引起塌方,可以在塌方位臵打设垂直钢管或毛竹,用横向拉筋固定,再编网,然后用泥土或砖块填塞塌方的空隙处,并在塌方位臵加设短注浆管,再喷浆封闭。
在开挖时如遇暗浜及淤泥土,可以先行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土体,以免土体塌方,也可在开挖前沿开挖线打设垂直竹桩,间隔为200,长度为每层开
挖深度的二倍,在开挖时即可以延长其自稳时间。 3、水泥土护坡
水泥土护坡,系以基坑挖出的原土过筛,掺入适量水泥和水,经充分搅拌使之成为水泥土,在基坑坡面上分层压抹而成。由于土料中颗粒的凝胶作用,其粘结力与早期强度均较水泥砂浆为优,其抗压强度(5MPa)、拉结力、抗渗性、耐冲刷以及抗冻能力均能满足护坡工程的要求。 施工操作工艺
1)施工前应刷坡,清除坡面浮土、杂物,坡顶和坑底应修成圆角,局部松弱部位应挖除,用3:7灰土回填夯实。
2)护坡水泥土配合比为:水泥:土=1:4-6(体积比);水泥用量占干土重量的14%-18%,稠度为6-8cm。可采用机械式人工拌合,要求均匀,颜色一致。
3)水泥土护坡由抹灰工分层进行压抹,每层厚10cm,根据使用期限和要求,一般抹3-5层。抹时要抹实、抹匀、抹光,并随基层坚实土体的自然凹凸而凹凸。干燥刮大风天气,在终凝前应进行一次轻轻压抹,使裂缝愈合。
4)水泥土应随拌随用,拌合及使用水泥土不得超过60min,不得使用过夜的水泥土。
5)水泥土接缝在边缘应作成阶梯斜槎,在边缘减薄一半,接缝宽度小于50mm,接缝时要抹平抹实。
6)对雨后渗水坡,应在雨停不渗水间歇时加速进行。如渗水严重,宜在坡底部设泄水孔和引水沟,集中排除。
7)坡顶、坡底用水泥含量为上限的水泥土抹成圆角,并随坡平延200-300mm,以保护坡顶和坡底,防止损坏。
8)对坡面上下的抗渗延伸区,可采用与护坡配比、厚度均相同的水泥土作为平延施工,亦可采用水泥:土=1:8-10、含水率为12%的水泥土碾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