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19:48: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151.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B.实践高于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C.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D.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152.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15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54.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155.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彻底划清了( ) A.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界限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界限 D.辩证反映论与形而上学反映论的界限

2.有几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盲人摸象的故

事表明( )

A.人的认识结果由主体的观念意志决定 B.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具有能动的作用

C.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

D.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

3.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4.柏拉图认为:“如果是我们在出世前获得了知识,出世时把它丢了,后来又通过使用各种感觉官能得到了原来具有的知识,那么,我们称为学习的这个过程,实际上不就是恢复我们固有的知识吗?我们把它称为回忆对不对呢?完全对。”这一观点( )

A.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来源 B.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C.是一种唯心主义 D.在认识论上属于先验论

5.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地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说呢?”这个故事说明( )

A.感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B.感性认识对获得真理毫无意义 C.眼见、耳听不一定为实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包括的两次飞跃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 C.从实践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7.毛泽东说:“一切比较完全的知识都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是感性知识,第二阶段是理性知识,理性知识是感性知识的高级发展阶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B.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8.毛泽东同志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论断揭示了(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

B.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9.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根基,知识归根结蒂由经验而来”的观点( ) A.是唯理论的观点 B.是经验论的观点 C.否定了理性认识的作用 D.夸大了感性认识的作用

10.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说明( ) A.在科学研究中想象力是最重要的因素 B.认识也需要想象 C.想象能够促使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 D.想像有助于科学的发现

11.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对他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

A.他没有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 B.他没有到人的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的一面 C.他没有看到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D.具有不可知论的倾向

12.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 A.理论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C.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理论可以决定一切

13.牛顿说:“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这句话 A.强调了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B.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C.否定了直接经验的重要性D.强调了获取间接经验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 14.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 ) A.具体性

B.全面性

C.过程性

D.客观性

15.当原子论被科学所证实之后,道尔顿断言:“物质是最终的、不可再分的单元。”整个19世纪,原子论占了绝对地位。但是1897年电子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物理学革命。这时,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在1900年的《元旦献词》中声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电子再不可分了。但随后基本粒子的大量发现,又宣告了这一预言的破产。以上这段材料说明了( )

A.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的具体表现

B.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

C.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只能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D.任何科学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16.法国作家雨果在其著名的《悲惨世界》一书中写道:“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免不了错误。”这表明( )

A.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避免谬误 B.人们不可能获得真理

C.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谬误的出现 D.人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谬误 17.泰戈尔说:“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这说明( ) A.正确的认识也会导致失败的实践 B.正确的认识必然获得成功的实践

C.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使失败变为成功的重要条件 D.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失败也能变为成功

18.列宁指出:“实践标准实质上绝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或确定性是指( ) A.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

D.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

19.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又是为了满足人本身的需要。这里不仅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而且存在着按照主体的需要和尺度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价值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是( ) A.追求价值以追求真理为基础 D.真理和价值都要通过实践检验

20.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这说明( )

B.追求真理以追求价值为目标

C.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是在社会实践中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而是物趋近人 B.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某物的属性为标准

C.主体的需要及需要的程度是某物是否具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 D.具有客观需要的现实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

21.“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内在尺度”即真理尺度 B.“内在尺度”即价值尺度

C.“内在尺度”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 D.人的实践活动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22.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里是木材,画家眼里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 )

A.人的感觉受理性的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选择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E.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23.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表明( ) A.真理是客观的,价值是主观的 B.真理具有普遍性,价值具有特殊性

C.真理中包含着价值因素,价值中也包含着真理因素

D.真理是主体认识与客体实在之间的符合关系,价值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 E.真理的追求以价值为目的,价值的实现以真理为条件 24.下列各项属于认识主体特点的有( )

A.自然性 B.社会性 C.意识性 D.能动性 E.实践性 25.“实事求是”体现了( ) A.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态度和辩证法精神的统一 E.必然和自由的统一

26.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 ) A.绝对主义 B.相对主义 C.教条主义

D.经验主义 E.唯心主义诡辩论

27.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于它是( )

A.毛泽东思想的灵魂 B.党的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 C.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D.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E.检验真理的尺度

28.“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 A.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B.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力 C.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搜索更多关于: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文档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b1f60i60t7u3cm9al3v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