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一中高三模拟试题
(3)实验分析:
注:每个培养皿中接入的菌液均为0.2mL
①在培养皿中加噬菌体的作用是 ;加伊红-美蓝的目的是 。
②由于大肠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因此,在培养基中还加入了一些相
应的物质,其中 是大肠杆菌生长的碳源, 是氮源。 ③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④该实验有两个假设:
假设一: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前
假设二: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后
你认为图中的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哪个假设: 。如果另一个假设成立的话,实验结果应该是 。 ⑤在这个实验设计中,研究者是根据培养皿中菌落数的差异来推断 ,从而证明了假设的成立。请你分析出现A4和A5实验结果的原因 。
第9页,共13页
厦门一中高三模拟试题
********** * * * * * * * * * * * * * * * * * * 线 号封考 准密 * * * * * * * * * * * * * * * * * * * *名**姓线 封 密 * * * * * *级**班**************** *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模拟试题二答题卷
选择题 生物 化学 物理 总分 22.(1) mm; ________________mm。 (2)________________m/s2 (3)① ② ; ; 。 23. 第10页,共13页
厦门一中高三模拟试题
24. 座位号 25. 第11页,共13页
厦门一中高三模拟试题
26.(1) v(B)=___________, b= 。 (2) t 4 min ,原因是 。 (3) A、B的物质的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措施是___________。 27.(1)X元素的名称是 (2)化学方程式 ; C具有 性。 (3) B的电子式为 , 化学键有 (4) A与水的化学方程式 ; 溶液显 色。 28.(1)制NO的方程式为 , 在 __________中进行。 (2) ________; 方程式为 。 ________;方程式为 。 (3) (4)C的作用是 (5)E的使用方法 。 (6)H 现象为: 。 29.(1) 从_______增加到________, 原因是 。 (2) 电离式 (3) 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 (4) 关系是
第12页,共13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