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护理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1.nursing psychology 护理心理学: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学科。
2.Psychology 心理学:研究机体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3.心理现象的容:(1)心理过程:a.认知过程 b.情绪和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2)人格: a.意识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征 c.自我意识 4.护理心理学的任务:
(1)探索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并用于临床实践 (2)研究患者心理特征影响健康和疾病的作用机制 (3)探索护患关系及其改善
(4)探索优秀护理人才的心理特点,探索培养途径
5.psychplogical nursing care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学方法,通过人际交往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促进患者健康或达到最佳身心状态的活动。 第二章 基础理论
1.人本主义心理学 : 马斯洛 (1)自我实现论 (2)顶峰体验
罗杰斯 人有实现的趋向,人性基本可以信赖
S. . . . . ..
.. . .. . .
2.行为主义心理学 : 华生 巴普洛夫及其经典条件反射 斯金纳和操作条件反射 班杜拉及其社会认识论,自我效能理论 3.观察学习的四个具体过程:
(1)注意过程:集中观察所需要模仿的行为规是基础
(2)保持过程:把观察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并储存在记忆中的活动 (3)运动再现过程:通过自己的运动结合再现被模仿的行为
(4)动机确立过程:多数有目的的模仿行为都需要某种动机力量的支持,观察,记忆和重现,如果没有动机被推动和支持都有可能不发生。 4.健康信念模式(HBM)理论要点:
(1)知觉疾病易感性 :是个体对危险行为会危害自己的健康或疾病可能性的敏感程度
(2)知觉疾病威胁 :是个体对危险行为后果和疾病危险性的预期 (3)知觉健康行为益处 :是对采取行动,改变行为能带来好处的预期 (4)知觉行动阻碍 :是对采取行动所付出代价和遇到的困难预期 (5)行动线索 :实现行为改变的策略
(6)自我效能(感) 高自我效能者采纳建议,实施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转变的可能性高。 第三章 心理过程
1.sensation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特性:(1)感觉的适应: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的适应
S. . . . . ..
.. . .. . .
(2)感觉的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对比
(3)后像 :当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这种暂时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叫做后像
(4)联觉 :一种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有产生另一种不同感觉的现象,叫做联觉。
3.perception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4.知觉特性 :(1)选择性 是指个体能迅速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的特性 (2)整体性 是指个体在刺激不完备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完整知觉的特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5.记忆的分类 :(1)按容:a.形象记忆 b.动作记忆c.情绪记忆 d.逻辑记忆 (2)按特点: a.瞬时记忆(时间极短 容量较大 形象鲜明)
b.短时记忆 (时间很短 容量有限 意识清晰)
C.长时记忆 (容量无限 时间很长)
6.thinking 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其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过程的两个重要特征。
S. . . . . ..
.. . .. . .
7.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迁移(2)定势(3)功能固着 (4)刺激的排列组合形式(5)动机强度(6)原型启发(7)个性特征 8. 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1)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情绪通常是在有机体的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和短暂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
(3)情感是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
9.will 意志: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组织自身的行动,并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实现目的的过程。 10.意志行为的特征:
(1)有明确的目的性 (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以随意活动为基础 11.意志的基本品质:
(1)自觉性 与自觉性相反的是意志的动摇性和独断性 (2)果断性 与果断性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3)坚持性 与坚持性相反的是顽固执拗和一意孤行,见异思迁 (4)自制性 第四章 人格
1.personality 人格:乃是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2.人格的特征:
(1)倾向性(2)复杂性(3)独特性(4)稳定性(5)完整性(6)积极性
S. . . . . ..
.. . .. . .
3.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生物因素
(2)环境因素 a家庭因素 b学校因素 c社会文化环境 (3)社会实践 (4)自我教育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与自我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5.动机的功能:
(1)引发功能(始动功能)(2)维持与调节功能(3)指向功能 6.气质的临床意义 :
(1)正确认识气质与职业活动具有积极意义
(2)气质不决定一个人社会活动的价值及其成就的高低 (3)不同的气质类型对人的身心健康有不同的影响 7.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1)气质是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受到先天遗传素质的影响,气质形成早,不易变化
(2)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性格形成晚,稳定性比气质变化快
S. . . .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