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A(B凫读第二声fú,“隐密”应写成“隐秘”;C“镰柄bìng”读第三声bǐng,“摩砺”应为“磨砺”;D“憎zèng恶”读第一声“憎(zēng)恶”,“恭行实践”应为“躬行实践”。) 2.C(“尽管”应改成“无论”或“不管”)
3.C(《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应套用冒号。在这个长句内连续使用了两个冒号,第二个冒号应改为逗号。)
4.D(A项宾语残缺,“作业”后面应补上“总量”或“数量”之类的词语;B句式杂糅,“新的动力”应删去;C项介词多余,可删去“对于”)
5.答案参考(1) 譬如苏轼,贬谪黄州,他能尽享夜游赤壁之乐;贬谪惠州,他能体验日啖荔枝之乐。
答案示例(2) 譬如杰克?伦敦,沙漠淘金,他挥洒着冒险的拓荒豪情;孤身远航,他汲取着磨难的艺术灵感。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是否有自己特别熟悉的作家。学生所列作家符合乐观主义特质的给1分,所写事实与作家身份相符给2分,文采给1分。如果所列作家明显不具备乐主义气质或所列事项明显属于杜撰或张冠李戴,最多给1分。) 6.答案示例
“妈妈,我听同学说东钱湖边上新开了一家大型商场,这几天正在搞特价活动呢。我们可以先到东钱湖边上散散心,舒解学习工作的压力,再去商场买衣服,好不好?” (这道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我”的对话要针对父母亲的矛盾争执而发,只要言之成理,有一定的说服力即可。教师根据学生对话内容的恰切性和语言表达的流畅、准确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7.C(A.原文是说有“一部分”存在于大脑皮层的布洛卡区(控制说话、动作和对语言的理解的区域)。B.原文只说“推理模型”和“顿悟模型”是两种认知模型,没有涉及哪个更高级。D.原文:眼睛不仅仅是外界万千事物的“感受器”,而且由于它与镜像神经元的直接联系,变成了一种“理性器官”。)
8.D(如果没有镜像神经元的作用,每一个猴子都要被火中的栗子烫一下后才长了记性;而有了镜像神经元,猴子们看见同伴的经历,自己就能明白该怎样做)
9.(1)镜像神经元的发现;(2)镜像神经元的认知价值;(3)镜像神经元的教育价值。 10.(1)难民:原指指由于天灾或人祸而生活无着落、流离失所、需要离开原居地的人,这
里指躲避警察巡逻的摊贩。
(2)良窳(yǔ):精粗优劣,这里指书的质量好坏。
(每个词语2分,这道试题在阅卷时适度放宽,只要能答对文中的意思,不提词语的 本义也可给满分)
11.(1)运用对比手法,点明无名书店只是台北一家极其普通的书店;(2)引出下文写两任老板以及他们对书店的经营;(3)奠定了散文迂阔典雅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内容、语言、结构,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2.同:无名书店始终没有店名,没有店招,说明两位经营都没有广告意识,完全靠诚实 经营、低价促销来赢得雇客信赖。
异:“老老板”曾经经营过进口画册专卖店,火灾之后心灰意冷,对这家书店的经营 并不上心,书店在他的管理下书籍杂乱,环境脏乱;而“少年老板”当兵回来之后肯 用心整顿书店的经营环境,又在价格和服务态度上狠下工夫,生意比之前更加兴隆。 (“同”2分,“异”4分)
13.(1)作者买书,不是因为自己缺书或者贪图便宜,作者喜欢与老板这样有古意的人打交道,从而获得惺惺相惜的认同感;(2)作者买书,买书的目的与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买书的过程中,与书对话,与爱书人互动,体验到发现、理解、欣赏等人生的真趣。(3)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功利上的知识获得,而成为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或者审美上的自我满足。(每点2分,要紧扣原文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对于不涉及原文的漫谈式答案最多给2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14.D(遇:投合)
15.A(A提宾标志 B至今:至今/在 C因/来 D表承接/表转折)
16.B(以闲谈为乐,而非以饮酒为乐。传闻不实,徒费口舌,是作者故意这么说,并非真 的认为是徒费口舌。)
17.所发之言/不求惊人/人亦不惊/未尝不欲人解/而人卒亦不能解者/事在性情之际/世 人多忙/未曾尝闻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