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 别有幽愁暗恨生, 。⑥ ,老大嫁作商人妇。 ⑦ 我闻琵琶已叹息, 。同是天涯沦落人, 。 ⑧ 其间旦暮闻何物, 。 ,往往取酒还独倾。 17.说明下列各句中加黑词语的古义和今义的区别。
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 今义: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 今义: ③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 今义: ④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 今义:
18.白居易在《琵琶行》一首诗中,最擅长用景物画面反衬人物心境和音乐效果,请你背出三处这样的景色描写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下面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①诗题“游山西村”中有一“游”字,诗人在游之中看到了一些什么景象?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现在用来比喻什么?
参考答案
1.C 2.B 3.B 4.B(提示:比喻)5.B
6.A(提示:直接描写,并非委婉细腻)7.C(提示:实指诗人自己)
8.B 9.A 10.C 11.C 12.C13. A.此题考查诗歌赏析能力。A项“阒无人声”
的 说法不恰当,而且这首诗以动写静,主要是指后两句,月出本无声,却惊动了山鸟,悠远、凄清的鸟呜更显得春山幽静。14. B【解析】此题考查诗歌赏析能力。A项动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夜晚归人,木桥的声响却惊动了远处人家的犬,犬的叫声使夜显得更加幽静。B项未用动静相衬的手法。炉火照得天地通明,有点夸张。红红的火星在紫烟中乱迸,这是描写当地冶矿工人劳动的场景。C项写的是清晨,以“鸟初动”反衬早晨的静寂。 D项也明显地运用了这一手法。 二、基础知识检测 15.命:①吩咐,命令,动词;②取名,动词;③生命、性命,名词。 拨:①用手指挑动,动词;②弹奏乐器用的薄片,名词。绝:①断,此指琴声中断;②走不通的,形容词。泣:①小声哭,动词;②眼泪,动词。酒:①酒液,名词;②摆酒席,名 作动。是:①这,指示代词;②判断动词。言:①话,名词;②字,名词;③说,动词。 语:①回答,动;②曲,名词。 轻:①轻轻,形容词;②轻视,动词。
16.①《白氏长庆集》白居易 唐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歌行体诗 ②—⑧略
17.①古:第二年;今:限指“今年”的下一年。 ②古:“因”,连词,因而;“为”: 动,用。今,一个词,连词。 ③古:“突”,副词,突然;“出”,动词,出现。今,一 个词,动词或形容词。 ④古:一个词,名词,从前;今:两词,向:表方位介词,前:名 词,表方位。
18.①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②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 月白。 ③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9..①见到农家的丰收景象,如酒、鸡、猪等;见到山间水景,见到花见到柳;见到箫鼓追随的热闹场面;见到古风犹存,衣着简朴的村民。 ②表现诗人的喜悦之情和对前途所抱的希望。此句现在比喻人们的绝路逢生或形容战胜困难险阻后的喜悦。
w.w.w..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