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主题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学习目标 1.识记积累:
(1)识记积累本单元课文中重要的字词。 (2)识记积累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 2.阅读:
(1)学习熟读精思,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2)能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3.写作:抓住细节。
(1)明确细节描写真实动人的特点; (2)抓住典型细节写人写物;
(3)运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写细节。 4.名著阅读:《骆驼祥子》
(1)运用圈点和批注了解小说的事件和人物; (2)了解小说的结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等; (3)把握小说的主题及现实意义。 5.综合性学习:
二、单元课时课型整体设计(共18课时) 课 时 第1课时 识记积累课 教材(丛书)篇目 《阿长与<山海经>》(3197字) 《老王》(1786字) 《台阶》(3551字) 《卖油翁》(173字) 第2课时 教读课 第3课时 《老王》(1786字) 《审丑》(1438字) 第4课时 阅读引领课2 《台阶》(3551字) 《麦黄黄 杏黄黄》(1274字) 《奖》(1950字) 《这样的父亲》(1275字) 第5课时 教读课 第6课时 自主阅读课1 《忆儿时》(2912字) 《我们看海去》(5668字) 《小仙童》(1078字) 第7课时 自主阅读课2 第8课时
《琐记》(3925字) 《狗·猫·鼠》(2662字) 《傻二哥》(2319字) 1
8972/18 6587/14 详略得当叙往事 文章重点易把握 详略得当抓重点 9658/20 童年忆往事 结尾藏深情 吕庆涛 《卖油翁》 173/5 重积累 学方法 陈长芸 8050/17 写者有心字字珠玑 孙晓梅 读者有意领受深蕴 4298/9 《阿长与<山海经>》(3197字) 3197/7 详略标题寻重点 曹乾臻 关键语句感意蕴 品析形象感悟深情 熊彪 巧写结尾深化主题 8707/17 总字数 用 时 主 题 识记积累重要字词 识记积累重要文学常识 分工 阅读引领课 1 《侯银匠》(1074字) 自主阅读课3 《卖蟹》(5247字)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1406字) 关键语句藏意蕴 第9课时 自主阅读课4 《父爱的高度》(849字) 《生日卡片》(1103字) 《远行》(1275字)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2554) 5781/12 开头结尾遥相应 感恩父母驻心中 第10课时 自主阅读课5 《敬爱的“号兵”》(2005字) 《麦琪的礼物》(3695字) 《滋味》(1719字) 《丁老汉买肉》(1159字) 《这一次,我抱你》(1465字) 10043/20 生花妙笔绘人物 角度选择蕴情感 第11课时 自主阅读课6 《上元夜六首(其一)》(28字) 《社日》(28字) 《商山麻涧》(56字) 《迎新春》(129字) 《浣溪沙》(42字) 《神童庄有恭》(263字) 546/20 品读文学经典 感悟人间真情 第12课时 自主阅读课7 《艾子教孙》(183字) 《孙亮食生梅》(210字) 《憨子》(175字) 《工之侨献琴》(184字) 752/20 品读文学经典 感受文章意蕴 第13课时 自主阅读课8 第14课时 写作指导课 《麦场(节选)》(6977字) 《悠长的铃声》(1073字) 《悠长的铃声》(988字) 《卖蟹》(4602字) 《麦黄黄 杏黄黄》(1222字) 《这样的父亲》(1220字) 《这一次,我抱你》(3510字) 8050/16 童年视角抒真情 11542/23 细微之处见真情 曹乾臻 第15~16课时 写作 大作文课 第17课时 名著阅读展示课 第18课时检测 字音、字形、词语运用、语病、排序、文言词语、仿写、现代文阅读、写作练习(细节描写) 《骆驼祥子》 《_________的那一刻》 210000/7周 梦想的破灭,社会的缩影 综合检测 查漏补缺 备注:课时、课型、主题等可灵活安排设计,每个课时的主题尽量兼顾课标和单元目标,并避免重复或少重复。综合性学习设计活动方案和交流展示课,名著阅读设计阅读计划和交流展示课,方案和计划不占课时。
三、课型备课示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教读课教学设计
2
单位 审阅人 课 时 第2课时 课 型 教读课 年级学期 七年级 下册 单 元 第三单元 丛 书 七年级下册第3本《成长如歌》 主备人 曹乾臻 字数 3197 用时 7分钟 阅读篇目 文本特点(可供学习点) 标题的作用;详略安排的作用;儿童视角叙事;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阿长与《山海经》 一、单元学习目标
1.识记积累:
(1)识记积累本单元课文中重要的字词。 (2)识记积累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 2.阅读:
(1)学习熟读精思,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2)能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3.写作:抓住细节。
(1)明确细节描写真实动人的特点; (2)抓住典型细节写人写物;
(3)运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写细节。 4.名著阅读:《骆驼祥子》
(1)运用圈点和批注了解小说的事件和人物; (2)了解小说的结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等; (3)把握小说的主题及现实意义。 5.综合性学习: 二、本课时学习目标
1.从详略安排、标题把握文章重点。 2.抓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三、课时主题概括
详略标题寻重点 关键语句感意蕴 四、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大家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讲这故事的人就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今天,让我们听鲁迅讲讲长妈妈的故事。
1.学习活动一(默读文本 从详略安排、标题把握文章重点) 环节1
默读课文,概括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备用】
3
①常喜欢切切察察。②限制我的行动。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⑤讲长毛攻城时护城。⑥谋害我的隐鼠。⑦为我买《山海经》。 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写了其他事。 环节2
浏览事件,找出文章写作重点。 【备用】
略写的事情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这件事是文章写作的重点。
环节3
结合课文内容,探究题目的作用。 【备用】
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 ②将普通的下层妇女与中国古代神话古籍联系起来,激发读者好奇心。 环节4
合作探究,归纳把握文章重点的方法。 【备用】
①关注文章详写的部分; ②从标题入手。 【评价设计】
通过学生默读课文,概括事件,分清详略,找出文章重点,归纳把握文章重点的方法,检测目标1的达成。
2.学习活动二(抓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环节1
勾画、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说说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备用】
①阿长是一个地位低、饶舌多事、愚昧、粗俗而又不拘小节的人。
a.“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b.“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c.“……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d.“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处?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
4
就炸了!”
②阿长是一个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规矩”多、迷信而又淳朴、善良。
a.“……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b.“……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求似的摇着我的肩。”
c.“‘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④阿长是一个倾心关注孩子的人,热心帮助孩子的人。
a.“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b.“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c.“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环节2
依次画出文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语句,梳理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过程。 【备用】
①“……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②“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③“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④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神力。”
⑥“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
⑦“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怀念。 环节3
课堂讨论、交流文章写作目的。 【备用】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