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不同动机下联盟能力、治理机制与联盟绩效关系的比较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20:41: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2年第1期(总第493期) 管理科学与工程 Vo1.34 No.01 不同动机下联盟能力、治理机制与 联盟绩效关系的比较水 郑景丽 ,龙勇 (1.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2.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400030 400047)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深圳300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实证 的角度,对比研究了在非学习型资源获取动机和学习型资源获取动机下,联盟能力、治理机制选择 和联盟绩效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以获取非学习型资源为动机的联盟中,联盟企业构建 合作规则的能力越强,其越倾向于强化正式治理机制的作用,而弱化关系治理机制;企业发展和维 护关系的能力越强,其倾向于同时加强联盟中正式治理机制和关系治理机制。同时,联盟中正式 治理机制和关系治理机制对联盟绩效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正式治理机制更有利于个体绩效 的实现,而关系治理机制则对整体绩效的作用更大。在以获取学习型资源为动机的战略联盟中, 联盟企业构建合作规则的能力越强,其越倾向于同时强化正式治理和关系治理机制在联盟中的作 用;企业发展和维护关系的能力越强,其倾向于强化关系治理机制在联盟治理中的作用,而弱化正 式治理机制的作用。与非学习型资源获取动机下的联盟类似,联盟中正式治理机制和关系治理机 制对联盟绩效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的是,正式治理机制更有利于整体绩效的实现,而 关系治理机制则对个体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处于联盟中的企业应该注意不同联盟动机下联盟 能力、治理机制与联盟绩效关系对联盟管理实践的影响。 关键词:联盟动机;联盟能力;治理机制;联盟绩效 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5766(2012)01 l53一ll 要的联盟因素对战略联盟中企业的联盟能力、治 一、引言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 过与其他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来实现自身的发展 理结构与联盟绩效关系的影响,尤其是忽略了不 同联盟动机下这三者关系的差异和变化。因为不 同的联盟动机,往往导致企业在联盟过程中的不 同行为,进而会影响到企业联盟能力的形成、联盟 治理结构的选择和联盟个体与整体的运作绩效。 和降低各种风险。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新的现代组 织形式,已被企业界视为企业发展最迅速、最经济 的方法之一,学术界也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战略联盟中企业的联盟能力、治理结构与联 鉴于此,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分别研究在不同 联盟动机下,企业的联盟能力、联盟治理结构与联 盟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热 盟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对它们之间的差异进行比 较和分析。 点问题,期间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但这些 研究多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没有考虑到一些重 收稿日期:2011—09—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整合TCE和RBT视角下的战略联盟资产与治理关系研究”(701172081);重庆师范大 学青年基金项目“联盟能力、治理机制与联盟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10XWQ15)。 作者简介:郑景丽(1976一),女,四川仪陇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战略联盟。E—mail:lh—lily@163.con;龙勇 r(1963一),男,重庆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战略管理和风险投资。E—mail:longyong@cqu.edu.an。 153 豢 攀耥 2012年第1期(总第493期) 二、基本概念及其度量 1、联盟动机的内涵及其度量 对于驱使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动机,由于各方 学者的研究视角不同而形成一些不同的理论观点, 如资源驱动、交易成本驱动、竞争战略驱动、动态能 力驱动、学习驱动、风险驱动、社会网络驱动等。其 中,资源驱动、竞争战略驱动和学习驱动三种论点 最具代表性。 (1)资源驱动是战略联盟形成动机研究中较早 出现的一种观点,它是基于资源基础观而形成的一 种理论。资源驱动理论认为,企业参与联盟就是为 了从联盟中获取自己缺乏的资源,从而满足自身发 展的需要。Gulati&Kogut研究认为,在时间紧迫 的情况下,联盟可以成为企业获取资源的有效渠 道,从而有助于改变企业自身的竞争地位。Eisen. hardt&Mitchell也研究证明了某些资源的短缺会促 使企业进入战略联盟。 (2)竞争驱动理论认为,企业希望通过参与联 盟,提高自身的市场能力和效率,增强竞争力。例 如,企业可以通过战略联盟进军某一特定市场,通 过战略联盟降低内部运作成本,实现成本领先战 略;还可以通过战略联盟获取自己所不具备的核心 能力,为开拓市场奠定基础。甚至可以通过战略联 盟,同联盟伙伴共同加强竞争能力,与共同的竞争 对手相抗衡。 (3)学习驱动理论认为,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离 不开自身素质的提高与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学习 其他企业的技术诀窍和某些能力也一直是促使企 业加入战略联盟的最主要的动因之一(Kogut,1988; Kale,2000;Stua ̄,2000)。 综合以上文献,本文认为,竞争驱动和学习驱 动也可以纳人到资源驱动理论中,因为企业参与战 略联盟就是为了从联盟或伙伴方获得必要的原料、 资金、市场,或是为了学习对方的技术、知识等,进 而达到增强自身竞争力,促进自身发展的目的。在 这些目标资源中,有些资源企业可以进入联盟后直 接地获取和利用,如原材料、资金、市场等,本文将 这些资源称为非学习型资源;而另外一些资源,则 要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才能获取,如知识、技术等, 本文将这些资源称为学习型资源。基于此,本文将 企业参与战略联盟的动机划分为获取学习型资源 和获取非学习型资源两种。 2、联盟能力的内涵及其度量 由于联盟能力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现有的 文献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定义和研究。 Draulans,DeMan&Volberda(2003)认为,联盟能力 就是企业成功管理联盟的能力,它依赖于企业内部 对联盟管理知识的积累、储存、整合和扩散过程; Heimeriks&Duysters(2007)进一步提出,联盟能力 来源于企业内部对知识传播和整合的过程,即经验 内部化过程,而这种特定的学习过程的差异性是造 成企业间联盟绩效持续差异的关键因素;Heimeriks (2004)也认为,联盟能力是一种特别的资源,是能 够促进企业甄选伙伴、建立关系和重构联盟及联盟 网络能力的微观机制。这种能力使得企业能够有 效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其他资源,并且这种资源只能 内部开发,不能够市场化交易;Simonin等(1997)认 为联盟能力是一套特定的用于联盟管理的知识和 能力的合作惯例,主要包括辨识和选择潜在的合作 者,协商合作协议的条款和结构,监督和管理联盟 的运行,终止合作等;Schreine,Kale&Corsten (2009)认为,战略联盟内企业的联盟能力包括与合 作伙伴进行沟通的能力、协调能力和发展良好的企 业私人关系的能力。 根据以上文献分析和研究的需要,本文使用企 业构建合作规则的能力、发展和维护关系的能力两 个维度对联盟能力进行测量。构建合作规则的能 力主要是指与联盟伙伴问建立起稳定正式的合作 机制的一种能力,包括协商和签订合作条款、监督 和联盟治理、终止合作等。发展和维护关系的能力 是指联盟企业间通过相互及时有效的传输有用信 息,保持行动的一致性,并且通过维护企业间良好 的私人关系,以促进联盟绩效的一种能力,其就是 对Schreine等(2009)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发展 良好的企业私人关系的能力的融合。 3、治理机制的内涵及其度量 目前,治理机制的选择逐渐成为了有关联盟研 究的一个重点问题。现有的研究一般把治理机制 分为正式的治理机制和非正式的关系治理机制两 种。对于正式治理机制,Oxley等(2004)在对联盟 治理结构和范围进行的研究中,认为正式的治理机 制除了包括传统上的股权式治理和契约式治理外, 还包括联盟范围。对于关系治理机制,Kale等 154 2012年第1期(总第493期) (2000)认为,公司的关系资本、冲突管理和控制对 联盟中学习和关键资产保护都有重要作用;黄玉杰 认为,联盟治理也可以依赖基于社会关系规范的非 正式治理机制,即信任和声誉,它们不仅可以作为 有效的进化选择机制,不仅能够避免资产专用性中 的机会主义行为,还可以降低层级化治理结构的官 僚成本;Mellewigt等(2007)以TCE、RBV和关系理 论,采用有序Logit回归方法对德国68个联盟合同 复杂度进行研究,发现信任弱化了控制对合同复杂 度的关系,加强了协调对合同复杂度的关系;Luo (2008)认为,信任和程序公正性对联盟治理具有重 要的影响。 根据对以上文献的总结,本文将联盟的治理机 制分为正式治理机制和关系治理机制两种类型。 并且,将正式治理机制划分为契约式和股权式,将 关系治理机制分为信任、声誉和程序的公正性。 4、联盟绩效的内涵及其度量 战略联盟的绩效是合作伙伴通过战略联盟实 现战略目标的程度。联盟的绩效包括联盟内企业 的个体绩效和联盟的整体绩效。企业参与战略联 盟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自己的特定目标,这些目标 的实现程度和效果就是企业的个体绩效;而多个企 业组成的联盟,作为一个整体,其也有一些共同的 目标和利益,这些共同目标和利益的实现就是联盟 的整体绩效。 目前对于战略联盟绩效的评估还没有一个统 一的标准,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绩效的考 核指标。一些研究者倾向于用一些主观的标准,如 将主观的满意度作为主要的绩效指标;另一些学者 则倾向于使用一些客观的指标,将获利性、销售增 长、收入和成本等作为绩效的考核指标(李健等, 2007)。Arino(2003)将联盟绩效测量方法归纳为财 务绩效、运营绩效和组织有效性;Beamish等提出用 联盟的存活度、持续期、不稳定度或失败率等,或者 运用母公司控制程度、技术转移的效力、财务目标 实现程度和管理满意度等来测量联盟绩效;Geringer Hebert对联盟绩效的评价则运用联盟运作的满意 度、联盟的存活率、联盟的稳定性、联盟的存续时间 等几个指标;Saxton用联盟的综合评价、初始满意度 来评价。国内研究中,龙勇(2005)提出利用联盟总 体评价、规模经济、战略目标完成、业务量增长、市 场份额、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等几个指标对战略联 155 秘 豸 盟的绩效进行评价。 根据对以上文献的总结,本文将联盟绩效分为 个体绩效和整体绩效两部分。个体绩效包括企业 经营利润的增加、销售的增长等财务目标的实现, 以及通过联盟实现自身市场的扩张、竞争力的增强 等战略目标;整体绩效包括联盟企业共同战略目标 的实现、企业对合作的满意度、联盟的持续期、稳定 性等 三、相关假设 1、非学习型资源获取动机下的相关假设 (1)联盟能力对治理机制选择的影响。苏中 锋、谢恩、李垣(2007)通过研究认为,有形资源交易 的程序化程度相对较高,这类联盟往往涉及到大量 实物性资产的交易,这类交易的内容简单且能够通 过正式契约完整和严格地表述交易条款。由于有 形资产可能出现的变化类型也比较少,通过明确交 易的时问、价格和地点,正式控制能够以较低成本 完成联盟中的资源交换。同时,以资源获取为主要 动机的联盟的行为与产出的可测度性也较高,资源 的种类、质量、数量、交易的价格、时间等都较容易 监督。因此,对于实物性的资源交易,正式控制所 需的契约并不会产生很高的签约和监督成本。而 且,正式控制能清楚地表述资源交换的内容,避免 在联盟过程中因为双方理解不一致而导致误会和 冲突,提高了资源交换的效率。但是,社会关系控 制由于没有详尽的条款来说明交易的细节,遇到问 题就需要双方不断沟通和协调,因此,在以实物资 源获取为主要目标的联盟中,过于强调社会控制反 而会降低资源交换的效率。而且,联盟伙伴间形成 紧密社会关系需要较长的周期和较大的初期投入, 不利于交易的及时有效进行,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 增加联盟的交易成本。 由于本文中的非学习型资源主要为实物资 源,包括资金、设备、市场等,这些资源可以通过联 盟在合作伙伴间实现迅速分享和转移,在不考虑 企业的联盟能力的情况下,通过契约式和股权式 的正式治理机制,能够比关系治理机制更加简洁 高效地实现这一过程。但由于企业联盟能力的差 异,会对联盟治理机制的选择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构建合作规则能力较强的联盟,其本身 就善于通过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效率,构建出一 簿 褥攀糍 2012年第1期(总第493期) 套有效的契约和规则,其理所当然地会倾向于通 过制定较为复杂、完善的契约和规则来明确合作 伙伴间的责任、义务,进而强化正式治理机制在联 盟中的作用,限制和弱化关系治理机制的作用。 而对于发展和维护关系能力较强的联盟企业,由 于其较善于与合作伙伴沟通与协调,能够利用较 低的成本,在彼此之间快速高效地构建起牢固的 互信和私人关系,因此,其肯定会加强非正式治理 机制在联盟中的作用。但由于非学习型资源中, 如设备、机械等很多资产都存在着较高的专用性, 这些资产的专用性增加了联盟企业所面临的机会 主义风险,仅仅通过弹性的关系治理机制无法充 分降低这种专用性所带来的风险,而必须通过更 具约束性的正式治理机制,依靠第三方的力量来 监督彼此的行为,保护联盟各方的利益。基于此, 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a:以获取非学习型资源为动机的联盟中,企 业构建合作规则的能力越强,越倾向于强化正式治 理机制。 Hlb:以获取非学习型资源为动机的联盟中,企 业构建合作规则的能力越强,越倾向于弱化关系治 理机制。 H1c:以获取非学习型资源为动机的联盟中,企 业发展和维护关系的能力越强,越倾向于强化正式 治理机制。 H1d:以获取非学习型资源为动机的联盟中,企 业发展和维护关系的能力越强,越倾向于强化关系 治理机制。 (2)治理机制对联盟绩效的影响。黄玉杰、张 莹(2006)认为,成功的战略联盟始于恰当的联盟治 理结构的建立,正式契约仅仅反映联盟治理关系中 有限的方面而非全部,社会关系理论强调联盟本质 上是基于一定的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契约,联盟 网络中诸如声誉、信任等非正式的治理机制通常是 对正式契约的有益补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正 式契约的替代,其强调各种联盟治理机制不是孤立 的和截然对立的,只有将正式契约治理与非正式的 关系治理加以综合集成,才能在更高层次上保证持 久的联盟合作,促进联盟的绩效。因此,在任何一 个战略联盟中,都同时存在着正式治理机制和非正 式的关系治理机制,只是其在不同的联盟环境下, 对联盟整体和个体绩效的作用大小不同而已。 苏中锋、谢恩和李垣(2007)认为,在以获取非 学习型资源为动机的联盟中,应该加强正式治理机 制的作用。由于非学习型资源具有可以直接在联 盟中进行转移和分享的特性,可以通过正式治理机 制直接、便捷地实现这些资源的转移,同时,通过关 系治理机制加速这一过程的实现。而这一过程的 实现,就可以极大的促进联盟中企业的个体绩效和 联盟的整体绩效的实现。但在现实中,正式治理机 制和关系治理机制对个体绩效和整体绩效的促进 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由于联盟的个体绩效和 整体绩效并不完全一致,个体绩效主要是指单个企 业在联盟中财务目标和市场扩张等战略目标的实 现,其实现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企业对机会主义风险 的防范能力,而通过正式规范的治理机制和明确的 责任义务,可以更大程度上限制合作伙伴的机会主 义倾向,促进个体绩效的实现;整体绩效主要包括 联盟企业共同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对合作的满意 度、联盟的持续期、稳定性等,这些目标的实现程度 主要取决于双方的互信程度和合作过程的公平度, 因此,非正式治理机制能更大程度地促进这些目标 的实现,实现联盟的整体绩效。基于以上分析,本 文提出以下假设: H1e:以获取非学习型资源为动机的联盟中,正 式治理机制对个体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H1f:以获取非学习型资源为动机的联盟中,正 式治理机制对整体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H1g:以获取非学习型资源为动机的联盟中,正 式治理机制对个体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比对整体 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 HIh:以获取非学习型资源为动机的联盟中,关 系治理机制对个体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H1i:以获取非学习型资源为动机的联盟中,关 系治理机制对整体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H1i:以获取非学习型资源为动机的联盟中,关 系治理机制对整体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比对个体 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如下概念模型: 2、学习型资源获取动机下的相关假设 (1)联盟能力对治理机制选择的影响。苏中 锋、谢恩、李垣(2007)认为,联盟中的能力和知识学 习是一个复杂过程:一方面,这一过程是企业间特 殊资源的交易过程;另一方面,要实现有效吸收和 156 

不同动机下联盟能力、治理机制与联盟绩效关系的比较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bhd49moqv5dq8m1sb3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