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考申论热点梳理六——生态维度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资料来源: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
热点一: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党的十七大作报告中首次提到要建设“生态文明”。十七届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作出强调。“生态文明”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
切入点一:节能减排(见经济维度、政治维度)
切入点二:垃圾问题(涉及经济维度的循环经济,政治维度的政府职能,社会维度的群体性事件) 1、目前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府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应该探索放开、多元化管理的运行机制;政府的主要职责应该是掌握指标、监管质量。投资也不均衡。目前的大投资主要在于终端的焚烧或填埋,而实际上垃圾处理投资应该从源头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利用、产业构建全程布局,科学地分配到垃圾处理的全过程上。
49
二是结合国情实际的自主创新技术极其匮乏,某些方面甚至为零;新技术应用规模小。垃圾资源化处理的产业化、企业化推进速度太慢,试点太少,经验不足。
三是科普宣传工作做得不够,应该让公众逐步知道垃圾从产生、收集、分类、运输、压缩、多元化处理的过程,在国外这样的活动已经很多。
2、应对垃圾问题的对策
一是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垃圾问题并不是单纯政府的事情,每一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都应当承担应有的处理垃圾的责任。
二是要强化垃圾资源产业化利用,通过资源产业化实现两端的拉力,促进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的力度,快速、积极开展垃圾资源的产业化模式构建。
三是完善垃圾分类处理,构建终端的分类产业体系。
热点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