⑨ ⑩ 14、①(3分)( ) ②(4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 15、(3分)( ) 16、(3分)( ) 17、(4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8-21题 18、(4分)( )( )
19、(4分)① ② ③ ④ 20、(4分)
21、(5分)
参考答案
一、
1、B(A忖度cǔn 磨洋工 C 炽热chì 青花瓷 D咄咄逼人 duō 计日程功) 2、A 3、D
4、C(A.“逐步遏止”误用;B.“多次被授予优质产品”缺失宾语中心语;D.“报纸、杂志、图书及一切出版物”并列错误。) 5、B(谢灵运是东晋著名山水诗人,非唐代诗人) 二、
6.C (“甘”字意动)
7.C (A 因为/认为 B 地方,位置/所字结构 C 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D 句首发语词/表推测语气)
8.B (“是”本身是代词,不可再加“此”) 9.B (没有暗含讽刺之意) 三、
10. ①七成的糠和三成的碎米掺在一起却仍然不够吃,你用什么办法活下去呢? ②(舜和禹)是害怕不公平而使天下倾覆啊!
11.理解要点:① 江河之水(可理解为生存环境);② 忘记(可理解为忽略或习惯带来的惰性等);③本领(可理解为生存的能力等)。
观点示例:(1)在江河中忘记自己用来生存的本领,说的是一种“习惯”的可怕性。当人们完全熟悉周边的环境后,常常“习惯成自然”。从最初的步步为营到后来的按部就班直至最后的行尸走肉。这就是“忘其所以为生”。
(2)在江河中忘记自己用来生存的本领,可以理解为当周边的环境优越时,人们往往会忽视自身的努力,以致生存能力逐渐变差。
评分标准: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2分;表明自己的态度2分;联系生活或阅读举例论证4分;语言4分。
12.皇甫谧,汉太尉嵩曾孙也。所养叔母教曰/昔孟母以三徙成子/曾父以烹豚存教/岂我居不卜邻/何尔鲁之甚乎/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选自《初潭集》)
13. 略
14.① C(“胭脂”不是比喻手法)
②答案示例:“午日乍晴,匆匆命酒”一语紧承上阕的“东君何意?便风狂雨骤。”(1分)写出了海棠盛开时,风雨突至。诗人担忧风雨摧花,又遗憾没有充分欣赏到海棠之美。(2分)时至午后,风雨停止,天气突然放晴。诗人连忙摆酒赏花,“乍”和“匆匆”将作者的惊喜之情及对赏花的渴望刻画得淋漓尽致。(2分) 四、 15 B 16 A
17. ①快速眼动睡眠并不能对维持大脑发育和稳固记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②非快速眼动,特别是慢波睡眠,使大脑能终生持续学习和适应环境。 ③睡眠使免疫系统保持运转方面具有作用。 ④睡眠也能够影响人们对于食物的选取。 (共4点,每点1分) 五、 18. B E
19. ①忧郁 ②烦躁 ③平静 ④释然
20. 通过人与\兽\的比较,强调人的生存目的与兽不同;表达了对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否定;强调了追求精神境界,美好生活情趣的意义。 21. 答案示例:
句中的“差异”是指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与生活情趣的有无。(1分)这差异,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在平凡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发现生活的情趣和快乐。(2分)此时一支烟就不仅是一支烟,其中甜丝丝的味道就有人生幸福感和生命的意义。(2分)
六、作文(按高考阅卷标准执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