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2.3.2 弃渣流向
防洪工程开挖土石方137万方,其中62.6万方用于防洪工程回填,筑路,土地平整;某县综合经济园区建设需土石回填30万方(某县综合经济园区是省重点经济园区,地处海棠 镇、某某河左岸,地势高低不平,起伏较大,总面积3km2 ,经有关单位协商防洪工程30万方用于该经济园区回填),还有44.4万方弃渣分别放臵于1#、2#、3#渣场内。
2.4 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计划在三个枯水期内结束施工,本工程总施工期计划为三年。每年施工均安排在当年9月至次年2月。
第一年度完成桩号0+0—0+3600段的河道的清淤疏浚任务,并建设六级自动翻板坝;
第二年度完成桩号0+3600—0+6400段的河道的清淤疏浚任务,并建设五级自动翻板坝、改建青兰桥;
第三年度完成桩号0+6400—0+10000段的河道的清淤疏浚任务,并建设四级自动翻板坝、三级自动翻板坝、改建澄川桥、改建金桥。
坝、桥、护堤均分二期进行,分别在河中心线左右两边,一边施工,一边导疏。一期施工时间为9月中旬至12月底;二期施工时间为12月中旬至次年2月底。
2.5 项目区概况 2.5.1 地形地貌
南部某山山脉从东南蜿蜒至西南,绵桓边境,海拔在千米以上
19
2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的名山峰有70余座。最高峰某山莲花峰海拔1873m,为华东地区最高峰。河流比降大,源短流急,狭长小盆地穿插其间。
中部太平盆地自西南斜向东北,主体部分略呈楔形,丘陵交错,群山环抱,某某河贯穿境内,地形较为平坦,地形破碎间有若干大畈(畈地)。
2.5.2 土壤、植被
土壤有8个十类,11个亚类,41个土属,67个土种。南部及东部以某山、雀陵、九龙头等为主体的中心山地,构成以山地黄棕壤、山地黄壤和粗骨土、石灰土为主的土区;海棠 盆地以及零星分布面积不等的山间盆地,河谷盆地构成的不同类型的水稻土,以TPS潮土、新积土为主。
项目区位于某县中部,土地构成为水田、旱地、荒地、滩地、道路,沿河两岸有少量的灌丛及零星树木。该区主要分布有次生植被和人工培植的杉木、毛竹、油茶、桑树、油桐、果树、茶。十以及农作物等人工植被。
项目区林草覆盖约率为20%。
2.5.3 气象与水文
某县属副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较少。小气候特点为:春季低温、阴雨天气多:夏季高温、前期梅雨季节湿度大,后期晴燥少雨:秋季北方干冷空气频繁南下,降温显著;冬季受亚冷空气袭击,气候干冷,亦有雨雪。多年平均气温为15.5℃,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为—13.5℃。年平均蒸发量为1142mm,年平均日照时数1752h。主导风向多为偏北向。无霜期226d。
本区因受季风影响和南面有某山自然屏障,空气受阻抬升,易
20
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形成锋面降雨。其降雨特点为:年际降雨极不稳定,人洪水年1954年降雨量达2481.5mm;而大旱年1978年降雨量只有839.1mm,仅1954年降雨量的1/3左右。年内季节分配亦不均匀,4~7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70%左右,其规律是:春季降雨强度不大但闩数较长:夏季梅雨时期降雨集中且强度大,极易产生暴雨洪水灾害;秋季副热带高压入境,降水易形成夹秋早:冬季干冷,气流干冷,气流南下,降雨
量最少。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72.2mm,其中春季占32%,夏季占38.6%,秋季占16.9%,冬季占12.5%。全年以6月份雨量最多,12月份雨量最少。
2.5.4 工程地质
本区境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和中、上元古界地层分布较广,出露齐全,从寒武系至志留系均有出露。第四系堆积层和松散冲积层主要分布与盆地,盆缘及河流两岸岩体主要为花岗岩、千枚岩、板岩、石灰质页岩和石灰岩等,其褶皱和断裂构成发育。
2.5.5 河流水系
流经某县境内有浦溪、麻川、秧溪、佘溪、清溪等5条主要河流,均属青弋江水系上游支流,源自于某山山脉,由南向北流经青弋江、汇青弋江、水阳江,最后注入长江。其中流经某县城区的河流为某某河。
某某河发源于某山光明顶,流经松谷庵、辅村、金桥村、张家埂村、十字畈村、共幸村后注入青弋江,河道全长39.48km,天然落差1543m,平均坡降为4.3%。流域总面积为199.48km,平均宽度5.05km,形状系数为0.13。
21
2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2.6 水土流失现状 2.6.1 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皖政?1999?53号?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以及“某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图”确定的水土保持功能区划,本区属深山区,属重点预防保护区。
区域内水土流失主要是水力侵蚀,并伴有重力侵蚀发生。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种因素。自然因素是指降雨量多而集中,且强度大,山高坡陡,地表土质为易风化的花岗片麻岩,抗蚀力差,极易被冲刷;人为因素是指人为不合理的开发建设,对资源掠夺性的开发利用,各种开发建设中缺少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降低了水土保持功能,弃土、弃渣乱堆乱倒,雨季被径流冲刷,造成了水土流失。
主体工程建设区某某河流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森林植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以“青山秀水”著称。然而,这些区域内山于近年来人口的不断繁衍,乡镇企业的崛起和经济开发区的兴建,在生产和基建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忽视水土保持工作,造成了某某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流域内有辅村、沟村、城兰、饶村、月湾、乌羊和民主等8条小流域。经调查,该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为119.69km2,占总流域面积的60%。其中轻度流失面积57.45km2, 占流失面积的48%:中度流失面积32.32km2,占流失面积的27%:强度流失面积19.92km2,占流失面积的25%。流域年平均侵蚀模数达3800t/km2,年流失土壤量75.8万t。该流域是某县重点水土流失地区之一。
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