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在小鼠腹腔注射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注射时应从左下腹或右下腹进针,避开膀胱 B、进针时以45度角直接刺入腹腔
C、在给药前应回抽,判断有无血液或气泡 D、腹腔注射给药量一般为0.1-0.25ml/10g 10.右图4哪项代表肌肉注射给药途径( B )
11.有机磷农药中毒实验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D )
①甲兔再从耳缘静脉注射2.5%碘解磷定溶液2ml/kg;乙兔再从耳缘静脉注射0.1%硫酸阿托品溶液1ml/kg。观察并比较甲、乙兔解救后呼吸、瞳孔大小、唾液分泌、大小便、肌张力及肌颤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填写在自己设计的表格里。
②两兔均背部皮下注射5%敌百虫溶液2.5ml/kg,严密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
③取家兔2只,称其体重并编号。分别观察并记录呼吸频率与幅度、瞳孔大小,唾液分泌,大小便肌张力及肌颤等 ④待中毒症状明显出现后,甲兔从耳缘静脉注射0.1%硫酸阿托品溶液1ml/kg,乙兔从耳缘静脉注射2.5%碘解磷定溶液2ml/kg,观察比较两药对家兔的解救效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12.小白鼠一侧去小脑的观察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 )
①取小白鼠1只,在实验台上观察其正常活动情况后将小鼠罩于烧杯内,同时放入一浸透乙醚的棉球。待出现麻醉现象时立即取出。
②剪去小白鼠颅顶部的毛,沿头颅正中线剪开头皮,直达耳后部。以左手拇、食二指捏住其头部两侧,右手持棉球将顶间骨上的一层薄肌向后推压分离,尽量使顶间骨暴露出来。通过半透明的颅骨即可看到小脑。
③在远离中线处,用探针在顶间骨的一侧穿透颅骨,进针约3mm,搅动破坏一侧小脑后拔出探针,用棉球按压止血。
④小鼠清醒后,注意观察其姿势是否平衡,活动有何异常,比较两侧肢体的屈、伸和肌张力有何变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13.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蛙骨骼肌与心室肌收缩的同步比较实验中,腓肠肌标本制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D )
①剥皮;②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③破坏脑和脊髓;④分离两后肢;⑤分离股骨头;⑥检验标本;⑦游离腓肠肌。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①⑤⑥⑦ C、③⑤⑥②①⑦④ D、③①②④⑤⑦⑥ 14.理化因素与药物对离体小肠运动的调节实验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D ) ①取平滑肌槽设备一套,向槽内加好台氏液,开启电源加热,恒温工作点定在38℃。
②取一段长3~4cm的肠段,两端用细线结扎,一端系于浴槽内的标本固定钩上,另一端将结扎线系于张力换能器上。
③沿腹中线切开腹部皮肤,沿腹白线剖开腹腔,找出胃与十二指肠交界处,以此为起点取
20~30cm的肠管,并将该处的肠系膜沿肠缘剪去,再将拟取肠管两端用线结扎。
④拉开平滑肌槽的通气开关,调节气量调节阀,以控制气流量,让通气管的气泡一个一个的溢出,为台氏液供氧。
⑤取禁食24h的健康家兔一只,一手提其后肢将动物倒置,另一手用木槌猛击家兔的头枕部使其昏迷。
⑥于结扎两端内侧剪断,取出肠段剪成3~4cm长的小段,置于38℃的台氏液中,轻轻漂洗,两端各系一根线(也可用缝合针),保存于38℃左右的台氏液中。 ⑦进行电脑操作,观察小肠蠕动的波形,逐步进行加药进行观察。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①⑤⑥⑦ C、③⑤⑥②①⑦④ D、①⑤③⑥②④⑦ 15.CO中毒性缺氧实验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B )
①将小白鼠1只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呼吸频率、节律、深度以及皮肤(口唇、趾)和尾巴的颜色,然后与CO发生装置相连。 ②连接、组装好CO发生装置。
③取浓硫酸2ml放入试管中,再沿试管壁缓慢加入甲酸3ml,立即塞紧试管口,此时即有CO产生。
④待小白鼠缓慢死亡后,取出小白鼠,观察其皮肤(口唇、趾)和尾巴的颜色。 ⑤2~3分钟后可用乙醇灯于试管底部缓慢均匀加热,促使CO产生。 ⑥剖开小白鼠腹腔,观察其血液和肝脏的颜色。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⑤④⑥ C、③⑤⑥②①④ D、①⑤③⑥②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制作好非肠肌标本,应将标本放在 任氏 液 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 2.家兔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救的特效药物是 阿托品 、 解磷定 。 3.小白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导致 同 患 侧运动障碍和 对 建 侧浅感觉消失。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强,肌肉收缩幅度增大。( √ ) 2.豚鼠迷路破坏后,身体向对侧偏转眼球出现震颤。( × ) 3.强酸溶液中,离体小肠的活性增强。( ×) 4.小白鼠一氧化碳中毒时,口唇出现樱桃红色。( √ )
5.给药的途径不同,药物的起效会不同,但药物的效应不受影响。( ×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6分,第2小题4分,共10分)
2.试述小白鼠一氧化碳中毒的机制及表现。(4分)
答:中毒机制: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成为碳氧血红蛋白(1分),且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是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的210倍(0.5分),因此使血红蛋白携带氧的能力下降,造成缺氧而中毒(0.5分)。
表现:小白鼠的呼吸先无明显变化,后变深慢呼吸(1分);口唇、尾巴、脚趾变为樱桃红色(0.5分);尸检内脏血液为鲜红色(0.5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