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潘天寿山水画作品集(中)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4 11:15: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潘天寿山水画作品集(中)

潘天寿(1897-1971),字大颐,号寿者.1945 年任国立艺专校长。 1959 年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他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充满信心与毅力。为捍卫传统绘画的独立性竭尽全力,奋斗一生,并且形成一整套中国画教学的体系,影响全国。他的艺术博采众长,尤于石涛、八大、吴昌硕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他曾任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述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他是一代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

白云飞瀑图 镜框 水墨纸本 1941年作释文:青云青云天已曙蕊珠之宫在何处 白龙飞瀑乱石间 绛袂仙人自来去 维和研弟鉴可 三十年岁首 寿 钤印:潘天寿 阿寿潘天寿以空疏的笔触勾勒出块石,笔墨空灵简澹,石根部绘杂花草,逸笔草草,浓淡变化不多,墨色浓重又极具意趣。画面中所有的笔墨都是那么的空灵疏淡,毫不做作,看似仿佛不是精心勾勒,但其天趣跃然纸上,非潘天寿所不能。潘天寿曾经谦虚地说:“……予喜游山,尤爱看深山绝壑中之山花野卉,乱草丛篁,高下欹斜,纵横离乱,其资致之天然荒率,其意趣之清奇纯雅,其品质之高华绝俗,非平时花房中之花卉所能想

象得之。故予近年来,多作近景山水,杂以山花野卉,乱草丛篁,使山水画之布置,有异于古人旧样,亦合个人偏好耳。有当与否,尚待质之异日。”同时,潘天寿独创平面构成的构图风格,使他的绘画有一种建筑般的构图和朴素原始的气息以及生机盎然的形象。此件作品笔墨精简,乃潘天寿小幅画作重的精品。深山幽静 立轴 设色纸本画山水须得山川之要领和奥秘,又须得驾驭整体之能力。潘先生极善从“荒村古渡,断涧寒流,怪岩丑树,一峦半岭,高低上下,欹斜正侧”等不经意处发现其姿致之天然。该幅《深山幽静》意取之清奇纯雅,品质之高华绝俗,觅得幽深静穆之美。把传统艺术推进到现代,巧妙地把结构的因素统辖于整个传统绘画的诸因素,使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在四边四角、主点主体、空白、画眼、虚实关系等等,潘先生均有独到见解。中国画讲求境界格调、气骨神韵,而最后都要归结到画面的笔墨表现上。潘天寿用笔、用墨、用色均十分精到,他的可贵在于既有传承,又能跋扈。他的山水之作并不以前人繁多的皴法取胜,而常以自已特有的劲健明豁的笔线勾勒,加以各种对比,强调取势,追求笔简意远的艺术效果。该幅山水画明豁严实,笔意奔放,超逸空灵,颇有韵味,节奏感强。遥看天边成排成列的飞鸟,极富现代的构成意味。大自然隐秘于此的美,全被潘先生的慧眼拈了出来。松荫观瀑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683.2万元,2009年12月上海天衡秋拍)题

识:一、清游最爱梦中山,怪壑奇崖笔外扳。又见水晶帘不卷,从天摇曳到人间。毅成学长兄属画,即请正可,三十三年春初,寿于云和;二、飞瀑二字误又见,灯下又记,阿秃草草。钤印:寿、阿寿、天寿、天、懒道人、潘潘天寿《松阴观瀑》立轴作于1944年。潘天寿用墨,枯湿浓淡均见深厚的传统功力,尤其是泼墨,更是元气淋漓,深得苍茫厚重之致。用色则古艳淡雅,超尘绝俗。他的用笔曾吸收石涛的破墨洇化,干湿互用,造成淋漓酣畅的水墨效果。通过对古松、巉岩、流泉、山花野草的描绘,创造了一个诗意盎然的画面,古松老千刚劲如铁,虽有枯枝,但仍然黛色参天,郁郁葱葱。画幅右边岩石,形象奇特。上下两部分的山石遥相相呼应,中空处留白有落款,整个画幅的结构颇具匠心。底端的石块上一人端坐松下,古松树身自中向右上角倾斜,树帽自右向左侧延伸,将势收回。树身及岩石的主要轮廓线,与自右上角来的雨后溪流,在相接未接之间。树身左边,溪流之下同样留有空白。由于主体景物置于上下两侧,画家在中空处题款,造成了整个画面的均衡。其构图之大胆奇崛,总给人一种强劲有力的新鲜感,而颇具结构美。山庄晤旧图 水墨浅绛设色 1944年作 (1610万元,2013年5月中国嘉德)《山庄晤旧图》作于1944年,上有潘天寿长题,文曰:“好友久离别,晤言倍觉欢。峰青昨夜雨,花紫隔林峦。世乱人多隐,天高春尚寒。此间宜小住,敢作百年看。纪堂先生

诲正。三十三年樱桃红时,有重庆之行。寿倚装”。诗为潘氏自作五言律诗,收录于1944年出版的《听天阁诗存》中。除本幅之外,另有两幅亦以该诗为题,一是同为1944年所作,但稍晚的《山斋晤谈图》轴,一为作于1945年的《松阴夜话》。不同的是,后面两题中,原诗最后一句“敢作百年看”被改为“剪韭共加餐”。也就是说,这首题画诗,是潘天寿综合考虑了作品的笔墨章法、构图布局、内在意境等多种因素之后,而专为《山庄晤旧图》量身创作的一首全新五言律诗。本幅《山庄晤旧图》即为潘天寿奔赴重庆之前,为其同事兼好友杜佐周倾心创作的一张绝精之作。《山斋晤旧图》写松风阵阵,丛竹芭蕉,庭院陋屋,屋中主客二人煮茶品茗,相谈甚欢。与此前数幅山居图相比,本幅图轴堪称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潘氏此类题材中的绝佳典范。从1931、1935年那种略嫌壅塞的画面,经过潘公大刀阔斧又独具匠心的经营,变为1941年简明疏朗的“山居图”样式,但似乎这种构图又有过于松散之感。所以在本幅《山斋晤旧图》中,潘公将此前数幅山居图的样式加以中和,斜势而立的苍松已然不见,而是以如盖柏树构架画面,进而以柏叶、巨石、矮栅、树干等物象处理画面起承转结的关系,构成作品的“骨架”,勾连作品气脉,使之充满张力并极具稳定感。丛竹芭蕉、陋屋庭院则置于“骨架”之中,从而与前景诸物象形成一个巧妙的透视关系。这当是潘公将中国传统花鸟画中“取近少取远”的图

式原则,与西画中的平面构成理论相结合,而独创的一种全新图式。最后,依运笔施墨的情势,在画面上方留白处作或长或短、或斜或正的题跋。整个画面立刻鲜活起来,诸般景物相互呼应,诗书画之间相互生发,动而不乱,静而不板,所谓“气韵生动”当如是也。《山斋晤旧图》系潘天寿“山居图”题材中十分典型,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幅作品,它是潘氏山水画,由仿古向创作转变的标志,亦是其画风成熟的标志,在学术性、艺术性、文学性等各个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松荫夜话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220万元,2005年7月中贸圣佳春拍)释文:好友久离别,晤言倍觉欢。峰青昨夜雨,花紫隔林峦。世乱人隐,天高春尚寒。此来应小住,剪韭共加餐。乙酉芙蓉开彦,懒头陀寿。钤印:潘天寿、寿康宁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潘天寿的艺术走向成熟,他的风格和创造性可用他自己的印语来概括:“强其骨”、“一味霸悍”。骨力、骨气是中国书画阳刚美的审美标准。在此幅画于1945年的《松阴夜话》中,潘天寿强化了线的表现性,“以笔线为间架,故以线为骨”。方折觚线构造形象,形成铁骨铮铮的独特风格,构图上亦雄阔险峻。近景以一棵遒劲的松树入画,干湿并用,力能扛鼎;中景处小屋、高士、庭院、棕榈用轻快之笔画出,颇有趣味;远景山又陡峭入天,纵向皴擦增添强烈、紧张、惊险之感。以浓墨涂抹更让画面感觉雄健老辣,中景松动的几笔乃为透气画眼,虚实相生,也点出画题所在。

搜索更多关于: 潘天寿山水画作品集(中) 的文档
潘天寿山水画作品集(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boat08cgt7l7tx29ybm0wacw0f2i000g9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