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带头鼓掌,对生二精彩发言表示肯定和祝贺。) 师:谁还有不同的建议?
生三:我认为方案中还应有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师:你们小组设计了吗? 生三:设计了方案 (教师拿来投在屏幕上。)
师:你们为什么要设计三次实验呢?
生三: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只有多次实验才能说明问题。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实验,纠正学生不当的操作方式,检查学生参与实验的情况。)
投影:实验完毕,教师投出学生实验结果。 师:我们如何利用实验数据去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生:把所得数据代入猜想的式子中,看等式是否成立。
师:现在你们就利用所得数据去验证猜想吧。(教师找出几组代表性的数字带入学生猜想不正确的式子中,有某组数据可以满足关系式,但不具有代表性 ,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动手验算,同位交流结果。) 师: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猜想是正确的是 F1? L1=F2 ?L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实验结论,让学生成为“杠杆平衡条件”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将自己作为学生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充分体
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我们在物理上就把此关系式称为杠杆平衡条件(教师板书: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三 知识小结,应用知识
师: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就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杠杆平衡知识来解释问题
投影:用一只弹簧测力计能测出一头大象的重吗?
师:本堂课已接近尾声,到了我们谈收获的时侯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和方法上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没有解决?说出来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四 布置作业
运用身边的器材自制一把杆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