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夫者,姓疏名介。介为人茂躯干,濯秀可爱,有介然于世者。其先居赵魏之郊,从树艺以生,子孙甚衍盛,至介始徙宋。久之,由司城子罕以见宋王,王曰:“若寓宋之土地,几世于兹矣,请明告我。”对曰:“介窃居王土,覃及雨露,欣荣不已,敢不结束以进,修敬于地..主以投知也。臣虽一介之微,然可以御馑可以资俭可以补民生王能味臣言享臣用则臣不为无利于宋利苟无足用味无足享臣请退而从鲁之仲尼取曲肱之乐亦素愿也。” 王曰:“聚蔬之材,寡人何敢失之?”遂命从事于阳门,兼修俎豆事,日与王祝,有宴必偕。
王曰:“舍卿不足为食,犹不得其酱不食。”乃以介酱呼之。介闻之,辍食而发叹。王曰:“食以忘忧,奚以叹为?”曰:“酱,醢也,子路尝醢矣。自顾菲薄,曷足当王之嗜爱。且八珍在前,九鼎在侧,甘脆之入其口滋焉,一旦厌饫及夫菲薄,则容无所矣!是故叹发于不得已也。然.君子之腹虚以容,小人之心足以肆,愿王以君子广大之腹,毋芥蒂于小人之心,斯得永持厥终之道。”王善其言,居常服绿,因赐紫茸裘以旌之。
及卒,子罕哭之哀。时晋有事于宋,觇其爱士,返兵却功,宋获以全。君子悟酱为将,虽其死而尚使宋人不绝噍食。宋人德介谋,貌而祀之。 .
其后介子推又从晋,晋以其先人之闻纳之。公子重耳出奔,推从焉。适曹绝食,推将割.股肉芼羹以进。公子止曰:“亡人之在远也,以有先生为御,犹有旨蓄而弗知其冬也。今先生轸念亡人之口腹,伤己以饱人,亡人弗以为饱,愿先生自爱,毋易体肤也。”推卒割之。后公子归伯第,赏有功而不及推。推之客歌于宫门曰:“茅之拔兮,茹亦及之;吐其茹兮,忘往之饥。”王悔,追赏推。推逃于绵上山,曰:“我非买菜而求益者也。”誓不出。王筮而求之,得鼎,曰:“烹饪之象,且傅说以调,伊尹以烹,我将获贤者之辅。”遂火其山以胁之出,推就焚而死。
人谓其介有跨灶风。为说者曰:介在宋则宋利,推在晋则晋利,譬之食于蔬,可以化壅通积,养胃以滋人,于人不可以少。君子于是乎采录其父子焉。
9
13.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然 可 以 御 馑 可 以 资 俭 可 以 补 民 生 王 能 味 臣 言 享 臣 用 则 臣不 为 无 利 于 宋 利 苟 无 足 用 味 无 足 享 臣 请 退 而 从 鲁 之 仲 尼 取 曲 肱 之 乐 亦 素 愿 也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敢不结束以进 结束:完成 ..
B.一旦厌饫及夫菲薄 厌:吃饱 .
C.貌而祀之 貌:画像 .D.推从焉 焉:他 .
1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介窃居王土,覃及雨露:我私自迁居到您的国家,且深受您的恩泽 B.小人之心足以肆:见识短浅的人求足而放纵 C.时晋有事于宋:当时晋国有事向宋国求助
D.犹有旨蓄而弗知其冬也:就像贮存有美食就不怕寒冬了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介夫擅长农事,且通晓治国之道,因此被委任参与行政及祭祀事宜。
B.介夫劝诫宋王保持君子之心,以保国运,因此获赐象征更尊贵地位的紫衣。 C.由于受到占卜启示,重耳幡然悔悟,决定追赏介子推,于是下令放火烧山。 D.文章叙事与蔬菜巧妙勾连,借蔬菜评人喻理,角度独特,耐人寻味。 17.文章结尾说“人谓其介有跨灶风”,意指介子推胜过了其父介夫。对此你是否认同?请联系文中相关内容阐明理由。(6分)
五、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8—21题,共18分。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注,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此句出自《孟子》,是说有一个齐国人每天外出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余下的酒饭,回
家后洋洋自得,竟然向妻妾夸口说是权贵请自己吃饭。
郊行即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10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18.《清明》诗中“士甘焚死不公侯”一句表现了介子推的名利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 , ”两句也表现出相近的态度。(2分)
19.下列诗句中,与“人乞祭余骄妾妇”一句所使用表现手法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B.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E.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0.两首诗都描写了清明时令的郊野景象,但呈现的氛围与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结合诗
句进行比较。(4分)
21.现在的清明节是古代上巳节(农历三月三日)、寒食节与清明节气融合的结果,汇聚了
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综合《介夫传》、两首宋诗和链接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分条概括。(8分)
【链接材料一】
①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旧俗以介推焚骸,国人哀之,至其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犯之则雨雹伤田。
②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
(南朝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 【链接材料二】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唐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
【链接材料三】
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茔而已。世族之祭扫者,于祭品之外,以五色纸钱制成幡盖,陈于墓左。
11
(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微写作(10分)
草长莺飞,春意渐浓,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即将到来的清明节引发了各方关注。 ①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准备举办“寒食清明文化展”。届时将展出相关的实物、影像、诗文等,请你为展览写一段前言。
②作为正在紧张备考的高三学生,请你给学校管理方写一段话,阐明在清明这一法定节日不宜安排补课的理由。
③清明假日是陪伴亲友外出游玩的好时机,请你写一段话,对清明出游做出具体安排。 请从上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23.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请务必把题目抄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乙未羊年除夕,抢红包成为一场全民狂欢。微信与春晚合作的“摇一摇”红包一分钟内摇动达8.1亿次,支付宝发出的999999个红包也引来了疯抢,这股热潮随即在微信群等社交网络蔓延开来。“红包盛宴”引发了持续热议。
有人说:“地上的一毛钱不捡,为啥要抢网上几分钱的红包呢?” 有人说:“不在抢到多少,图的是个感觉。”
有人说:“发红包比点赞和群发诚恳多了!何况花钱不多,却收获一片‘跪谢’,甭提多美了!” 有人说:“别傻了,其实商家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有人说:“那又怎样,各得各的好嘛!” ……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