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重在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教学时,我对教材中的内容作了“生活化、活动化”处理,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让他们在情境贯穿中丰富学习方式,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学情与教材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关代数的知识,虽然教材所安排的内容并不复杂,学生也具有学习新知的知识基础,但由于认识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思维的飞跃,是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一次整理和提升。本课教材创设了丰富的情境,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真正体会用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等内容。通过情境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作用,渗透了符号化的思想,为后面学习方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数,感受字母的不同取值范围,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通过猜测、对比、发现、尝试等数学方法让学生经历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感悟身边处处有数学,初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3、使学生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美,渗透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感受符号化思想。
教学难点: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用字母表示特定的数)
首先, 让学生说说自己曾用扑克牌玩过的游戏(如:争上游、接龙、80分、比点数……),再让学生玩一玩“用扑克牌玩点数的游戏”,即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扑克牌:(Q\\K\\A\\J),请两个学生抽牌,并比大小。从而让学生了解:字母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生活中指定的数。最后揭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中来,从学生的经历中来。]
二、注重过程,获取新知
1、念一念:念青蛙儿歌,初步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首先出示一幅青蛙跳水的图,引出儿歌,接着让学生接力说儿歌[先读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再对口令:10只青蛙--( )
张嘴……]紧接着启发学生思考:咱们这样说下去能说得完吗?谁有本领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一些,用一句话表示出这首儿歌? 最后在追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追问的问题有:(1)青蛙的只数用n来表示,为什么嘴巴的张数也用同一个字母n来表示? (2)这里的n可以表示哪些数?(3)青蛙的只数只能用“n”表示吗?
解决以上问题后小结:同学们,这个小小的字母就把青蛙的只数和嘴巴的张数表示得清清楚楚。看来,字母的作用还真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1只青蛙1张嘴”开始研究, “逼”学生自己想出用字母来概括。再通过观察思考,使学生理解了:青蛙只数与嘴的张数是相同的,用同一个字母就能表示出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与优越性。] 2、摆一摆: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抽象过程 (1)电脑演示:小棒摆成的三角形图。
(2)提问:摆1个三角形需要用3根小棒,那么摆这样的2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摆3个?怎样算的?你想摆几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你能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吗?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活动:
①学生动手摆一摆后填写完表格;②四人小组交流填写表格的想法;③让学生汇报填写表格情况。 摆一个三角形要3根小棒 三角形个数 需要小棒根数
a a×3
(4)、填完表格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5)、引导学生发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三角形的个数在不断的变化,小棒的根数也在不断的变化,但是什么始终不变?
(6)、提问:(1)当a是100时,需要多少根小棒?(2)当a是1000时,需要多少根小棒?(7)a可以表示哪些数?(任意自然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一看、二摆、三写、四说、五思、六议这六个活动,教师有机地渗透“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也是用字母表示数的价值所在。]
3、玩一玩: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结果也表示数量关系 (1)出示魔盒并介绍规则:当你任意说说一个数,经过魔术盒的加工变为另一个数。(要求学生边玩边做好记录,并填写好记录单)
进去的数 出来的数 5 15 B b-10 b+10 (2)猜想、检验并概括关系:
先让小组同学进行讨论,再组织他们进行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有的小组说用“b”表示进去的数, “b+10”表示出来的数;有的小组说用“b”表示出来的数,“b-10”表示进去的数;还有的学生说也可以用其它字母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3)字母取值:口头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4)小结:在这里,我们看到进去的数在变化,出来的数也在变化,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却始终不变。
[设计意图:这里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亮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玩魔盒的时候列举许许多多的数,引导学生用一句简洁的数学语言表示魔盒出来的数与进去的数之间的关系,进而“逼”学生自己想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从而真正理解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符号语言的简洁美,渗透了数学思想,这就是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4、说一说: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
(1)引言:有时人们习惯用一个固定的字母来表示某个量。比如: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2)引导学生探讨交流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体会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简洁性。
5、写一写:学习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的简写
(1)师:像a×4 ,a×a这样的式子还有更简明的写法呢!你想知道吗?先让学生自学,哪些地方要特别注意?
(2)应用规则讨论“C=a×4”和“S=a×a”应如何简写? (3)确定字母a的取值范围。
(4)口答题: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3×t b×5 1×b m×15 t×t
(5)回头检查“ a×3”和“b+10”这两个式子是否能简写? 三、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