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版高考地理 第2章 第2节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23:46: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对航空造 成影响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大气受热过程

(2018·湖南雅礼中学质检)坚持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对雾霾形成的机理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精准性,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浓雾天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2.浓雾天气能见度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交通信号灯却是很醒目。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大雾期间,红、绿色光仍然很醒目的原因( )

A.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 B.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C.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 D.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

3.雾霾天气,空气中的PM2.5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危害较大。作为中学生,下列做法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早晨起床去晨跑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上学

C.去医药超市买一副可隔离PM2.5的口罩 D.去郊区外婆家休假以远离雾霾

1.C 2.A 3.B [第1题,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降低能见度,C正确。第2题,红、绿色光的穿透力较强,不容

5

易被散射,即使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如大雾天)也容易被看见,不易发生交通事故,而其他颜色的光在大雾天很容易被散射,A正确。第3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轻汽车尾气排放,有利于减轻城市大气污染,从而减轻雾霾的影响,B正确;晨跑、买口罩、远离雾霾区去旅行可减轻对自身的危害,而不会解决雾霾问题。] 考向2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2018·华中师大附中测试)“水寒效应”是指由于水汽蒸发而引起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现象;“风寒效应”是指因风引起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据此完成4~5题。 【导学号:92040028】

4.下列关于水寒效应、风寒效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水寒效应”是通过潜热输送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体温并不一定降低 B.“水寒效应”与“温室效应”一样,都是关注大气温度

C.“风寒效应”通过大气运动将身体周围热空气带走,体温并不一定降低 D.“风寒效应”与“水寒效应”一样,都会使人体温下降

5.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身体潮湿时散失的体热比干燥时多,是因为风寒效应在起作用 B.冲锋衣与羽绒服都能防寒,是因为克服了水寒效应 C.初到上海生活的东北人冬季会感觉更冷,是因为水寒效应

D.印尼坦博拉火山1816年大爆发致使当地这一年无夏天,是因为有风寒效 应

4.C 5.C [第4题,根据材料,“水寒效应”是指由于水汽蒸发而引起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现象。不是通过潜热输送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A错。“水寒效应”与“温室效应”都是关注大气温度,但结果是相反,并不一样,B错。“风寒效应”通过大气运动将身体周围热空气带走,体温并不一定降低,C对。“风寒效应”人的体温不一定降低,D错。第5题,身体潮湿时散失的体热比干燥

6

2019版高考地理 第2章 第2节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cfu66ow0p1cf865breu5a66i6tmib010wv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