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化学常见物质的鉴别、检验和除杂专题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9:18: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B.硫酸铜、盐酸、氯化钾 C.盐酸、氢氧化钾、碳酸钠 D.硝酸银、氯化钡、硝酸 7.将Ba(NO3)2、KCl、Na2CO3三种无色溶液一次区分开的试剂是( ) A.BaCl2溶液 B.AgNO3溶液 C.稀盐酸 D.稀硫酸 8.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Cl、Ba、CO3 B.Ag、Cl、K、NO3 C.K、OH、Cl、Na D.Fe、Cl、NO3、Na 9.下列能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或方法)是( )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燃着的木条 D.澄清石灰水 10.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中,不外加试剂就能将其区别开的是( ) A.K2CO3、HNO3、HCl、Na2SO4 B.Na2CO3、H2SO4、HCl、BaCl2 C.Na2SO4、NaOH、CuSO4、NaCl D.AgNO3、HCl、NaCl、HNO3 11.将Ba(NO3)2、NaOH、H2SO4、K2CO3四种无色溶液编号甲、乙、丙、丁,并两两混合,现象如下表所示: 甲 乙 丙 丁 甲 沉淀 - 气体 乙 沉淀 - 沉淀 丙 - - - 丁 气体 沉淀 - 3+--++--++-+-+-2+2-12.下列选项中物质的排序符合表中甲、乙、丙、丁排序的是( ) A.Ba(NO3)2、NaOH、H2SO4、K2CO3 B.H2SO4、K2CO3、Ba(NO3)2、NaOH C.NaOH、Ba(NO3)2、H2SO4、K2CO3 D.H2SO4、Ba(NO3)2、NaOH、K2CO3 1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根据它们自身的性质和相互间的反应现象,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 A.FeCl3、NaCl、Ba(OH)2 B.KCl、HCl、NaNO3 C.Na2SO4、HCl、H2SO4 D.CuCl2、NaNO3、K2SO4 14.下列实验中,实验现象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9

实验结论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 将某气体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A 木条复燃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该无色气体为O2 B 该气体一定是H2 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4 C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D 将水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烧杯外壁发烫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 15.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证明瓶内的气体是CO2 B.不用另加试剂就可以把CuSO4、KOH、HCl三种溶液鉴别出来 C.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CaO固体中的杂质CaCO3固体 D.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1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NaNO3 KCl CO H2 杂质 Na2CO3 K2SO4 CO2 HCl 试剂和方法 滴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滴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17.区分下列物质的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酚酞试液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B.用磁铁吸引来区分铁丝和铝丝 C.用尝味道的方法区分橱柜中调味品食盐和蔗糖 D.用酚酞溶液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 18.下列实验中,根据有关现象得出结论,合理的是( ) 实验操作 向盛有少量无色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向盛有少量无色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向盛有少量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现象 结论 A 溶液变红 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B 出现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 产生气泡 该固体一定含有碳酸盐 D 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该气体一定是氢气 10

19.下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可能依次为Fe、NaOH、CO2 B.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 C.当乙为NaOH时,它可由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 D.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沉淀 20.用一种试剂即可将氯化铵、氯化铁、硫酸铵、硝酸钠四种溶液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____。 21.甲、乙两组废液中各含有H、K、Ca、Cl、OH、CO3六种离子中的三种,且所含离子各不相同。为确定废液中的离子,分别向废液中滴加酚酞试液,经实验发现:甲组废液呈红色,表明甲组废液显_____性,废液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由此推断,乙组废液中的三种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有一混合溶液是由稀硝酸、碳酸钾溶液、稀硫酸、氯化铜中的两种简单混合而成(两种溶液不反应),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 (1)该溶液由_______和_________两溶液混合。(填化学式) (2)请写a→b段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23.(2014·丽水)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钙和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想确定其组成成分,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了如下实验(各步骤中加入的试剂均为足量)请回答: ++2+--2-???固体粉末澄清溶液充分搅拌水BaCl2溶液稀硝酸――→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部分溶解消失 (1)固体粉末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白色沉淀部分溶解的原因____; (2)如何判断固体粉末中是否有“可能存在的物质”,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__。 24.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KNO3、K2SO4、KMnO4、CuSO4、NaCl、FeCl3、FeCl2、CaCl2和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依次进行下列四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第一步:向混合物中加水,形成无色透明溶液①; 第二步:向溶液①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BaCl2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得白色沉淀②和滤液③; 第三步:在白色沉淀物②中加入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 第四步:向滤液③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根据以上现象判断:混合物中肯定含有,肯定没有,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25.碳酸钾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硝酸钾和硝酸钡三种杂质里的一种或两种。现将13.8克样品加入足量的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得到9克沉淀。请计算回答:样品中一定有的杂质是,一定没有的杂质是。 26.宁波有较长的海岸线,每年能生产大量的食用盐。从海水中结晶的食盐一般混有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除去上述杂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较纯净的食盐。 11

(1)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2)加入BaCl2溶液的目的是为了除去____杂质。 (3)以上方案不够完善。应在过滤后增加一个步骤:往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四、课后巩固 1.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中,所选的鉴别试剂不正确的是( ) 2.只用一种试剂就可鉴别NaCl、NH4Cl、Na2SO4三种溶液。该试剂是( ) A.KCl溶液 B.Ba(OH)2溶液 C.NaOH溶液 D.NaNO3溶液 3.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 A.H2SO4 NaCl Na2CO3 CaCl2 B.HCl NaOH CuSO4 MgSO4 C.Na2CO3 K2SO4 BaCl2 HCl D.NaNO3 HCl CaCl2 KOH 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Na2SO4除去NaCl中的BaCl2 B.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和羊毛线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D.用水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 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A.CO[C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NaOH[Ca(OH)2]—加入氯化钙溶液 C.CaCO3固体[CaO固体]—高温煅烧 D.Cu粉[Fe屑]—磁铁分离 5.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Zn粉中含少量的ZnO:加入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过滤 B.Cu(NO3)2溶液中含少量AgNO3:加入足量Cu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C.Na2SO4溶液中含少量H2SO4:加入足量Ba(OH)2充分反应后过滤 D.CaCO3固体中含少量Na2CO3:加入足量稀HCl充分反应后过滤 6.由NaCl、CuCl2、Mg(OH)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将其逐一进行分离,可选用的试剂是( ) A.水 氢氧化钠溶液 12

A B C D 待鉴别的物质 氧气、二氧化碳、空气 氯化铵固体和氯化钠固体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稀盐酸和稀硫酸 鉴别试剂 燃着的木条 氢氧化钠溶液 酚酞试液 BaCl2溶液

化学常见物质的鉴别、检验和除杂专题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cksz9j85e0wacw0f2p46m3qp9xkpa00yly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