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完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积极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形成了门类齐全、优势互补的市场体系,对市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2008年我市三次产业比为11.9:46.1:42.o,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4.92亿元,与2007年比增速为16.3%,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速6.8个百分点。票据市场异常活跃,2008年末十堰银行承兑汇票和贴现票据余额为71.16亿元和17.63亿元,同比增长12.95%和84.75%。票据市场融资总量在湖北境内仅次于武汉市,在湖北、湖南、江西三大省城内列第三位。·银行存款总量达600亿元以上,充裕的资本市场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资金支持。2008年十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5.4亿元,与2007年比增速为30.9%,比全省平均增速高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高5.4个百分点。特别是列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项目890个,拟投资总额3600多亿元,列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规划》项目387个,拟投资1222亿元,这两大规划的启动实施,必然使二一一大批项目集中落户我市。东风重型商用车扩能、东风渝安20万辆能力建设、三环专汽3万辆专用车项目、东风双星600万套半钢子午胎和百万套全钢子午胎项目建设可在两三年内形成,300个亿以上的产销增量。
三、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和思路
力争到2020年,把十堰建设成为国家级现代制造中心、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区域性现代服务中
心和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
——国家级现代制造中心。依托东风公司的国际合作和战略重组,依托整车50万辆、零部件60万辆(套)、20万产业工人、1000亿元存量资产的汽车产业基础,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以重型商用车、微型车、客车、特种专用车项目建设为重点,培植整车巨人企业集群;以高科技、宽系列、多品种、广覆盖为方向,大力发展关键总成和具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培植自主品牌,延长产业链条,壮大零部件巨人企业集群,把十堰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商用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有效保护生态资源,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积极营造生态文明。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抓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环境综合冶理。整治重点污染区域和产业,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大力推进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小流域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构建良好的绿色生态体系。稳步推进生态家园、生态城镇、生态社区、生态城市建设,大力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发挥十堰大山、大水、大人文的优势,以武当山为中心,整合山、水旅游资源,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形成旅游景观集群,建设人文与生态一体,观光、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争取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
——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依托汽车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汽
车及零部件交易市场,提升中国(十堰)汽配城品牌效应,形成辐射全国的汽配集散中心,培育一批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形成联结城乡、辐射周边的市场体系。加快物流枢纽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生保健、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城区现代商贸圈和特色街区,全力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
——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坚持把强化枢纽地位放在优先位置,以建设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和信息港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努力实现县县通铁路、县县通高速的目标,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十堰枢纽地位。
争取郑渝铁路途经十堰、武汉至西安、重庆、成都专线客运列车建设,进一步缩小十堰与外界的距离;大力推进襄天、郧房、郧县至三门峡、十堰至巫溪等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十堰与周边三省毗邻城市高速公路网络互通,打造2小时交通区域经济圈;建成武当山机场,推动丹江口、郧县水运码头建设,构建全方位交通体系。
四、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实施路径和具体举措 (一)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科学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开辟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在坚持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统筹城乡,推进市县一体,形成发展互动、市县双赢的新格局。
二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城市功能由为本身服务为主转向为整个省际区域服务,重点提升文化、教育卫生和体育事业的服务功能和水平,完善中心城区道路、绿化、供水、公交、排水、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游园、雕塑、广场等公益文化设施。三是深入开展“三城联创”,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等十个专项整治,落实四级管理体制和门前三包责任制,深入推进路长制,标本兼冶“脏乱差”。四是围绕中心城区增长极,合理布局城镇空间。按照十堰的地理环境、产业传统、资源条件和现实基础,十堰城镇布局将形成“一极一带三区”,即:中心城区增长极,沿209国道和老白公路百公里城镇集聚带,东部以丹江口市城区为核心的城镇集中发展区,北部以郧县县城为核心的城镇集中发展区,南部以房县县城为核心的城镇集中发展区。以新区开发带旧区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在老白公路和209国道沿线,建设东起丹江口市土关垭镇、西至城区黄龙镇、北至郧县杨溪镇的百公里城镇集聚带。力争到2020年十堰城区人口达到百万人口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一百平方公里以上。
(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一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的新型工业。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建设信息化城市、数字城市为目标,优先保障信息和通讯设施的用地和空间。二是坚持以汽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