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训练题
温馨提点:1、注意落实文言翻译“信”、“达”、“雅”的三大要求。2、翻译要联系全文,不能断章取义。3、落实每一个字,要考虑语言连贯流畅。
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翻译。(8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注)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淫慢,过度享乐与怠慢。 将画线的三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如果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有明确的志向,如果没有一种宁静的心态,就不能达到一种高远的目标。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追求享乐或安于怠惰,就不能奋发向上,性情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年华随着时间而流逝,意志被时间所消磨,于是成了枯枝落叶,这样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8分)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1)诚然,卿不朕欺(2分)
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各1分)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3分)
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译出大意,1分。译对“方”和“深罪”,各1分)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3分)
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怪进言的人。(译出大意,1分。译对“微”和“几”,各1分)
3、把下列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始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3分)
好像厌恶臭气,喜爱美丽的颜色那样(出自至诚),这就是说的自己意念诚实,心安理得。(慊:满足,大意对即可。重点词:“恶”、“好”。) (2)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3分)
(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显出遮遮掩掩的神态,隐藏他们所做的坏事,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厌:(yā)通“压”,这里有“隐蔽”之类的意思。关键字:厌,掩,著)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2分)
这就是说,内心的真实思想一定会表露到外面来。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者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