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8 13:59: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6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翻译 课程类别:选修 学分:2 总学时:32

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英汉互译能力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在基础阶段, 要求学生“能借助词典将难度略低于课文的英语短文译成汉语, 理解正确,译文达意,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能借助词典将内容熟悉的汉语文字材料译成英语,译文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为每小时250汉字。”在高级阶段,要求学生“能借助词典将难度略低于课文的英语短文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译速为每小时350个英语单词。能借助词典将内容熟悉的汉语文字翻译成英语,译文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为每小时300汉字。”按照此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设翻译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学对象

本大纲的教学对象为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在学习翻译课程之前, 他们应已掌握基本的语音和语法知识,领会式掌握4200个单词(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单词为2500个)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词组和短语。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翻译课的目的就是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和理论素养,使学生在翻译题材熟悉,难度适中的英汉语语篇时,做到在内容上忠实于原文,表达上通顺流畅。 三、教学内容: 1.翻译的重要性 2.翻译的标准

2.1 严复的“信,达,雅”

2.2 钱钟书的“化境” 2.3 奈达的“等效论” 2.4 辜正坤的“多元互补” 2.5 刘重德的“信,达,切”

2.6 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的标准:忠实、通顺、艺术性

3. 翻译的性质:

3.1 翻译与创作的区别

3.2 翻译的性质:再现原文语篇的信息 4.翻译方法:

4.1 直译与意译的区别

4.2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意结合,灵活运用 5.翻译过程:

5.1 分析——透过原文表层结构,抓住其深层的信息 5.2 传译——用目的语将原语所表达的信息转述出来 5.3 重组——按译语的规则重新组织译文,做到通顺流畅 5.4 检验——检验译文是否做到忠实、通顺

1

6.翻译腔及其对策:

6.1 什么是翻译腔 6.2 翻译腔的根源 6.3 如何克服翻译腔 7.英汉语言的差异与翻译:

7.1 英语的形合与汉语的意合

7.2 英语的静态与汉语的动态

7.3 英语被动意义的显性特征与汉语的隐性被动与中动的区别 7.4 英语复句的多层次性和汉语复句的单层次性 7.5 英语的直线思维与汉语的螺旋形思维

8.中西文化的差异与翻译 9.翻译技巧:

9.1 增词法 9.2 减词法 9.3 省略法 9.4 改变词类

9.5 调整词序 9.6 正反、反正表达法 9.7 拆句法与合句法 10.翻译单位:

10.1 以句子为单位 10.2 以段落为单位

10.3 以语篇为单位 11.教学内容的设计: 11.1 翻译理论的介绍 11.2 名家名译赏析 11.3 分项训练 四、教学安排

翻译课为选修课,为期一学期。拟在二年一期系统地开设。总学时为32学时。另外,结合教学内容,也可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 五、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与学生操练相结合 2.名篇、名译欣赏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六、教学检测

测试的内容包括句子、段落和篇章的翻译。英译汉、汉译英各占一半,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七、教学材料

自编系列教材、讲义与拼盘。 八、参考书目

1:刘重德,1994,《英汉语比较研究》〉 2:李亚舒,严毓棠,1994,《科技翻译论著集萃》,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3:《中国翻译》编辑部编,1992,《中译英技巧文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4:陈生保,1998,《英汉翻译译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5:钟述孔,1997,《英汉翻译手册》,世界知识出版社。 6:汪榕培,1997,《比较与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7:Nida, E. A.,Taber,C.R., 1969.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ng : E.J. Brill.

8:李瑞华,1996,《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9:《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1999,《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

2

本科专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0:刘重德,1994,《浑金璞玉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3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语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语法 课程类别:必修 学分:学分:记入《精读》 总学时:《精读》 教学与自主教学相结合

一、教学对象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语法》课程教学的对象为入学时已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语言语法知识,一定数量单词和读、听、写、说等方面受过初步训练的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语法》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基本语法知识,在发展语法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他们在语篇水平上运用语法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三、教学原则

1.科学性 2. 系统性 3. 指导性 4. 层级性 5. 灵活性 6. 实用性 7.趣味性 8. 自主性 四、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

1. 词汇累计数2350个左右(包括学生入学前已掌握的基础词汇);一定数 量的常用词及词组的基本意义和习惯搭配

2. 语法

1)词类

2)句子成份(主、谓、主补、宾、宾补)

3)词形变化及用法:名词、代词的性、数、格;动词的三种主要形式、十六种时态;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 4)被动语态

5)非限定动词:不定式、动名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的基本用法 6)冠词、数词的基本用法 7)常用介词的基本用法

8)情态动词can, could, may, might, will, would, shall, should, must, ought to, have to, need等的基本用法 9)虚拟语气

a. 常见的三种虚拟语气形式(与现在事实相反、与过去事实相反、

实现的可能性很小) ;

b. 虚拟语气的特殊用法(用于wish引导的宾语从句;用于if only

引导的感叹句;用于would rather, would sooner, would just as, soon等词之后;用于it is high time, about time或time的句型;用于as if , as though引导的方式状语;用于imperative, necessary, important, strange, desirable, natural, proper等形容词为主句表语时;用于suggest, insist, demand, propose, move, recommend, require, desire等动词为主句谓语时;用于suggestion, recommendation, advice, order等名词引导的名词从句时;用于通过介词引导的短语,如but for, without; 以及成语性虚拟语气 Come

4

what may. Be that as it may

10)一致性 第二阶段

1.词汇600个左右,累计达2950个左右,及一定数量的常用词组 2.句法:六种基本句型及拓展

S + V ( + Adv ); S + V +Cs; S + V + O; S + V + Oi + O; S + V + O + Co; There + V + S ( + Adv )

以及该六种句型的疑问句、否定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反意疑问句的结构形式 3.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4.同位语 5.It的用法

6.并列句和复合句

1)并列句:由and, but, or, for, yet, both…and…, either…or…, neither…nor…,

not only…but (also)…等连接

2)名词从句:由that, what, when, where, why, how等引导 3)定语从句:由that, who, whom, whose, which, why, when, where等引导

4)状语从句:由when, while, as soon as, before, after, since, until, where, wherever, because, as, now that, so… that…, such… that…等引导

第三阶段

1.应掌握词汇600个左右,累计3550个左右,及一定数量的常用词组 2.插入语(actually, briefly, generally speaking, as a result, as you see等句型) 3.As的用法 4.否定 5.倒装

6.强调(常用词、词组、反身代词、助动词do、强调句型) 7.省略

8.替代(名词的替代;动词的替代do, does;从句的替代:hope so, if so…等) 9.分隔

10.句子转换:简单句与并列复合句的相互转换;简单句与从属复合句

的相互转换;并列复合句与从属复合句的转换

第四阶段

1.词汇应掌握650个左右,累计达4200个左右及一定量的常用词组 2.标点符号:句号、逗号、冒号、引号、省略号等

3.构词法:词性转换;合成词;派生词;缩略词;逆顺造词;如editor→edit等

五、教学安排

1. 语法教学贯穿于二年基础阶段的精读课文教学之中,利用教材中出现的相关部分进行归纳小结。

5

2. 请专家有计划地开设专题语法讲座,并将讲座内容制成像带、音带或光盘。

3. 适当组织一些语法知识竞赛活动。

六、教学方法

1. 教师归纳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2. 学生自主完成语法教材内容与开设专题讲座相结合。 3. 语言知识测试与竞赛活动相结合。

七、教学检测

1. 测试方法

1) 进行专题语法检测 2) 纳入期终考试 3) 组织语法知识竞赛 4) 举行语法知识游艺晚会 2. 测试题型

1) 多项选择 2) 句型转换 3) 识别错误 4) 连接句子 5) 中译英 6) 填空 7) 配对

八、教学材料

1. 章振邦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大学英语》语法与练习1-4册,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21世纪大学英语》, 复旦大学出版社 4.《新编大学英语》, 浙江大学出版社 九、参考书目

1.章振邦,1994,《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张道真,1994,《实用英语语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薄冰、赵德鑫,1994,《英语语法手册》,商务出版社 4.《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英语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1998,中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6.Alexander.L.G.1991,《朗文英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7.Norman,1987,《英语语法辨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8.Quick, R., and S. Greenbaum, 1985, An University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9.Marphy. R.,1985, English Grammar in Us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0.Thomson A. J. and Martinet A.V.,1981,A Practical English Grammar Third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

大学英语《高级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高级阅读 课程类别:选修 学分:2 总学时:32

一、教学对象:

通过基础阶段英语学习,掌握了5000词汇量,并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取写水平的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学生。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的用英语进行综合分析,评判的能力,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 三、教学要求

能顺利阅读难度较高,内容广泛,体裁多样的文章。精读量为15000词,泛读量为75000词,领会式掌握词汇1000词,复用式掌握词汇300。一般阅读速度应达到100wpm, 快速阅读应达到150wpm。读的技能要求:准确快速理解作者的主题意图。分析,归纳,概括文章信息。理解文章的文体特点,论证说明方法,布局谋篇技巧。领会作者用词造句的深层意思。掌握作者写作思路,分析评判论点论据的合理性快速查阅各种信息。 四、教学内容:

阅读一定数量体裁多样,题材广泛,语言规范的文章。训练理解技巧和速 度,训练通过猜测词意,寻找上下文连贯线索扫清阅读障碍,培养学生对英语句子结构和词汇的敏感性。学会理解分析长句,难句的方法。理解词句比喻意义。 不同体裁语篇结构的特点。理解写作思路,推理过程的技巧,对文章内容进行评判分析的技巧。 五、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内定时阅读和课外泛读相结合,写与译相结合。 六、测试方法:

1)阅读文章数篇,回答问题。

2)阅读一篇文章,写出相关内容的短文 七、教学教材

全国大学英语统编教材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主编, 英语阅读(第二册),高教版 八、参考书目

1)刘金玲,1997,英语阅读技巧与实践 ,湖南人民出版社

2)姜晓红等编译,1991,高级英语阅读几种技巧,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3)吕风芳,1994,英语阅读技巧,上外版

7

大学英语《高级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高级口语 课程类别:选修 学分:4 总学时:64

一、教学对象

《大学英语高级口语》课程教学的对象为已掌握了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在读、听、写、说等方面受过初步训练的非英语专业本科三、四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对外交际的日益扩大,对大学英语的口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修改后的教学大纲不仅指语言是符号系统(a system of symbols),而且更强调了语言是交际工具(a toll for communication),是思维工具(the dress of thought),是文化载体(a carrier of culture)。为此,大学英语最终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即在重视语言形式学习的同时,熟悉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借鉴和吸收英语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质,培养英语应用能力。而《大学英语高级口语》课程的教学则是达到上述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 三、教学要求

对学生在应用提高阶段的口语的要求如下:

1.能听懂题材熟悉,内容广泛,语速正常的英语讲话,广播,演讲等。 2.能抓住所听材料要点,领会讲话者的观点、态度,并能进行分析、推理、判断。

3.能用英语进行有关专业的一般性会话。经过准备,能就与本专业相关的作简短报告和讨论。

4.能就一般性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政治、经济、贸易技术等问题与英语国家人士进行口头交流。

以上均要求学生能能就各种熟悉的话题进行口头交际,能较自如地表达思想。讲话比较流畅,语言基本得体,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四、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进行板块式的口语句型操练: 1.讨论问题 2.描写数据 3.比较事物 4.解释现状 5.情景对话

第二部分按主题进行实践训练:

1.日常生活:家庭婚姻、妇女与儿童、老人与家庭、代沟、体育运动、旅游爱好等

2.社会生活:就业与失业、男女平等、公共关系、人口控制、环境保护、住房改革等

3.政治经济:工农业发展、外贸、医疗、广告、大众媒介等

8

4.教育文化:教育、高科技、信息革命等

五、教学安排

为达到《大纲》对高级口语教学的要求,该阶段的教学可开设两个学期,每周2学时。 六、教学方法

1.实践练习为主,讲授为辅。

2.要求学生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外贸、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搜集信息,并进行实践。

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课堂方法包括:情景会话,看图说话,口头作文,即兴演讲,现场讨论,辩论等。

七、教学检测

1.随堂测试:

A. 就所学内容提出若干论点,学生作3-4分钟的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解。

B. 老师或旁听学生针对发言内容提出反对论点,由被考学生提出辩解。 2.期末考试:每人10-15分钟时间。

A.老师就所学内容出题,学生以抽签的方式决定所考内容。作三分钟的准备。

B.就考生发言提出相反论点,考生自我辩解。

C.老师就学生的平时成绩综合考试分,确定学期口语成绩。

八、教学教材

建议使用外研社的《英语高级口语》教材, 也可拼盘。 九、参考书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复旦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大纲、样题及词汇表》,1998,复旦大学出版社 3、《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1998 4、北京2000年新大纲讨论文件 5、《英语高级口语》,1996,外研社

9

大学英语《高级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高级写作 课程类别:选修 学分:2 总学时:32

一、教学对象

修完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课程的各科学生。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该课程旨在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的写作技巧和不同的文体特征,能用英语就某一话题进行构思行文、正确流畅地表达思想,能在阅读难度与课文相仿的书面材料时作笔记、回答问题、写提纲和摘要, 能就一定的话题、提纲、表格或图示写短文, 能写报告、评论、发言稿, 能写书信、通知、简历等日常应用文。要求内容完整、文理通顺,表达思想清楚,写作速度达到每小时350---400词。 三、教学原则与方法

1、以生活为源泉、以社会需要为根据来确定教学材料。 2、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 3、阅读原著与动手写作并重。 4、集中讲课与分组讨论相结合。 5、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6、限时写作与自由写作相结合。 四、主要教学内容

1、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训练。与基础阶段 作文相比,不仅文章长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且要特别注意句子与篇章的连贯性、逻辑性等结构上的修辞特征。

2、读书笔记、提纲、摘要的基本要素,文体特征,词汇特征以及写作技巧。 3、根据提纲、表格或图示作文的基本特点与写作步骤。

4、书写报告(一般性工作报告、实验报告等)与书面发言的基本格式与修辞特征。

5、书信、通知、简历等日常应用文的基本范式与写作。 6、写作过程中的编辑与加工。 五、教学安排与学时数 第七学期,总学时 32 六、教学检测

平时练习50%,期末考试50% 七、教学材料

《高级英语写作教程》,彭金定编著 八、参考书目

1、Ruth Spack, 1996, Guidelines------ A Cross—Cultural Readings /Writing Text, ST. Martin’s.

2、Kennedy X. J., Kennedy D. M., &Holladay S. A., 1996, The Bedford

Guide for College Writers, ST. Martin’s.

10

3、胡文仲、吴侦福,1998,《实用英语写作》,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丁往道、吴冰等编著,1996, 《英语写作手册》(修订本),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

5、赵文书、汪美瑞、汪渭忠等, 1997, 《大学英语写作》, 南京大学出版社。

6、彭金定, 1996,《实用大学英语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11

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英美报刊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

课程名称:英美报刊阅读 课程类别:选修 学分:2 总学时:32

一、授课对象:

大学英语高级阶段的《英美报刊阅读 》课程教学的对象为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3-4年级的本科生。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打好阅读英美报刊的语言基础,通过新闻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能顺利阅读难度较高、内容广泛、体裁多样的文章,掌握高级阅读技能”的要求。

2、使学生扩大视野,了解英美报刊的基本情况,丰富有关的英美国家社会和文化的知识。

3、引导学生跟踪活的现代英语。 三、教学原则与方法

1、课堂讲授和阅读相结合进行。

2、提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跟踪当时报刊。 四、教学内容

1、英语报刊概况

大众传媒与报刊;严肃与通俗报纸;体裁;报刊与语言模式;纸版与电子; 英美主要报刊。

2、英语新闻概说 1)新闻的wh-要素

新闻的要素;新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特写;专栏等等。 2)标题

标题的作用;标题分类;标题语言特点。 3)导语

导语;导语分类;人物中心式导语;事件中心式导语;悬念式导语;导语的语言特征;导语的结构。 3、英语新闻的语言特点 1)词汇特点

名词、缩略语;新闻;新闻体词;俚语与俗语;广告语言等。 2)语法特点

同位语;定语位置;省略;形容词和副词用法等。 3) 修辞特点*

比喻;借代;典故;双关;排比;对偶;对比等。 4、英语新闻阅读方法

1) 阅读方法Ⅰ:版面方法,即版、栏、索引、头版等。

2) 阅读方法Ⅱ:语言方法,如句法、关键词、压缩、扩展等。

3) 阅读方法Ⅲ:视点方法,事实性阅读(factual reading);评判性阅读

12

(critical reading);鉴赏性阅读(aesthetic reading);命题分析等。 4) 阅读方法Ⅳ:主题新闻阅读法

灾难消息(disaster news);法庭报道(court reporting); 政治新闻(political news);经济新闻(economic news); 体育新闻(sports news);等。

5) 新闻特写的阅读(news features)* 5. 英美报刊文章选读

硬新闻10篇;软新闻10篇;社论8篇;政论8篇;书评8篇; 小品文8篇;读者来信8篇;图片及绘画说明10篇;广告20则。

(说明:1. 本处篇数为最低限,上限不定;2. 当年报刊文章至少要占50%;) 注:带*号的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可视情况决定讲授与否。 五、教学时数安排

可安排在第七学期,每周2课时,总学时30 七、 教学材料

可选用新近出版的《英美报刊文章选读》为教材;也可自编教材。无论用什么教材,均应增加当年英美报刊的内容,不少于总阅读量的二分之一。 八、 参考书目

1. 王炳炎,陈晓扣编,2001,《英文报刊选读之一》,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 王炳炎,陈晓扣编,2001,《英文报刊选读之二》,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3. 黄 庆,1998,《英美报刊阅读理解入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 杨新亮,孟凡超,1998,《实用英语报刊选读》,兰州大学出版社 5. 潘维洛,1984, 《英美报刊的阅读与理解》,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6. 戴树乔译注,1986, 《英美报刊文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7. 黎秀石,1985,《英美报刊选读》,湖南教育出版社 8. 端木义万,1995,《英美报刊阅读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 9. 陈输笙,1980,《英美短篇时文选读》,商务印书馆 10. 张舒平,1987,《新闻英语入门》,陕西人民出版社

11. Fredrickson, J.L., and Wedel, P.F., 1984, English by Newspaper,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12. Nash, W.R., 1964, How Newspapers Work, Pengamon Press

13. 国内英文报刊,如 21st Century, China Daily, Beijing Review 等当年当月。

14. 国外英文报刊,如 New York Times, Los Angeles Times, Washing Post, Times 等当年当月。

13

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

课程名称:中西文化比较课程 课程类别:选修 学分:2 总学时:32

一、教学对象

已修完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课程的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 二、教学原则

本大纲以主题形式编排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水平和要求选择主题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文化知识型,应用型的课程。1)使学生较深入地了解西方文 化,熟悉中国文化,加深对中西方文化体系的认识和比较,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自觉性;2)介绍中西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使学生较好地宣传我国文化以增进中西方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达到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准确地理解对方和得体地表达自己;3)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增强其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要求学生把握与运用中西文化的比较方法。 四、教学内容

1) 中西文化的民族特点

文化的定义;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西方文化的特点;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 2) 中西方观念文化比较

哲学思想及体系

基督教和圣经;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佛教与中国文化 道教文化

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

伦理道德;审美情趣;民族个性;思维方式 3) 中西风俗习惯比较

英语国家的节日风情 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婚嫁与葬俗 中西社交礼仪

中西各民族祥瑞动物 崇尚和禁忌

4) 中西方物态文化要略

建筑艺术风格的比较及鉴赏 影视文化

中华医学的文化特点 中西饮食文化对比 5) 汉英语言和文化

14

6) 中西方制度文化比较

议会和人民代表大会 美国总统选举 政党

重要国际组织 五、教学安排

开课30-36学时,第五或第六学期开出。 六、教学方法

1) 每大块围绕各主题,通过教师讲座,学生读视听说,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

力,提高文化品味,为以后的文化交流打下基础。 2) 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增强和提高自我分析的能力。 3) 开设专家专题讲座。 七、教学检测

写2-4篇字数不等的小论文。

进行有关中西文化对比的演讲比赛,戏剧表演。 八、教学材料

编印提纲,提供参考文献。 九、参考书目

1、柳治徽,1988,《中国文化史》,东方出版中心 2、张岂之,1994,《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 3、王佐良,1992,《欧洲文化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邓炎昌,1989,《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Theodore J. lowi, 1995, American Government Freedom and Power, W.W.Norton & Company,Inc

15

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英美社会与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

课程名称:英美社会与文化 课程类别:选修 学分:2 总学时:32

一、教学对象:已修完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课程的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文化知识课,其目的是帮助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掌握英、美两国社会与文化的基础知识,扩大知识面,为学好英语扫除缺乏背景知识的障碍,提高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一方面要求学生了解英、美两国的国土、人民、经济、政治、教育、宗教、福利、艺术、交通、海外关系、体育娱乐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情况;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听讲、阅读、讨论等方式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四、教学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五、教学内容 1、美国部分

(1)国土与人民 (2)经济 (3)政治制度 (4)社会福利 (5)教育 (6)宗教 (7)报刊、电视和广播 (8)艺术 (9)交通运输 (10)美国人的价值观 (11)体育与娱乐 (12)海外关系 2、英国部分

(1)国土与人民 (2)经济 (3)政府 (4)司法与法律 (5)社会福利 (6)教育

(7)宗教 (8)艺术 (9)体育与娱乐 (10)报刊与广播电视 (11)海外关系 六、教学安排

本课程可作为文化素质课让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第二或第三学年选修,总课时32学时,每周2学时。 七、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2、系统学习与重点掌握相结合; 3、运用横向联系与纵向对比的方法; 4、可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出;

5、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的视听资料和课件。 八、教学检测

平时占30%,学期论文占40%,其他占30%。 九、教学材料

可选用罗选民主编的《英美社会与文化》;也可以自编。

16

十、参考书目

1、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Chicago: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Inc., 1988

2、Peter Bromhead,Life in Modern America,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77

3、Peter Bromhead,Life in Modern Britain,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78

4、John Wilkes,United Kingdom: A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Modern Britain,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5、罗选民,《英美社会与文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6、肖惠云,《当代英国概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7、吴延迪,《英国风情录》,东方出版中心,1994 8、裘克安,《英语与英国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9、郑立信、顾嘉祖,《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0、许鲁之,《新编英美概况》,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 11、余志远,《英语国家概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12、饶建华,《美国新风情英语》,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7

1993 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4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文学欣赏 课程类别:选修 学分:2 总 学 时: 32

一、教学对象

已修完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课程的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 二、教学目的

拓宽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范围,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一定的英语 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美文化知识的同时,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要上一个台阶。 三、教学要求

1.学生能读懂难度中等的文学作品,抓住作者的主题思想。

2.通过学习各种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欣赏作品的文体美。 3.通过评述和讨论,学会用英语思考和表达,从而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4.对英语文学的常识,重要流派和重要作家有所了解。 5.提高文学修养,完善道德情操,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

1.文学绪论: 文学与其它文体的异同;文学欣赏方法 2.诗歌:1)诗歌的形式: 无韵诗,自由诗,格律诗 2)诗歌的节奏和意象

3)诗歌选读:Shakespeare, Wordsworth, Tennyson, Whitman, Dickenson,Robert Frost , Ezra Pound

3. 散文:1) 散文的起源和特点

2) 散文选读 Francis Bacon Ruskin Wilde Emerson 4. 小说:1)英国小说的传统

2)英国小说选读: Dickens,Emily Bronte,D.H. Lawrence 3)美国小说的传统

4)美国小说选读: Hawthorn,Mark Twain,Hemingway 5. 戏剧:1)英国戏剧的渊源和特点

2)英国戏剧选读:Shakespeare,Benard Shaw 3) 美国戏剧的诞生背景

4)美国戏剧选读:Eugene O’Neil,Edward Albee 五、教学方法:在学生阅读原著的基础上,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18

六、教学检测:1500词左右的课程论文 七、教学材料:自编英美文学讲义 八、参考书目:

1 王虹选编,《英国文学选读》 一、二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1996 2 Gillie, Christopher , Longman Compan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 Longman, 1972 3 Bode, Earl.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w. Norton & Company,1980 4 Gottesman, Ronald. The Highlights of American Literature. English Teaching Division, Information Center,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1971

19

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英美电影文化与欣赏》课程大纲

课程编号:15

课程名称:英美电影文化与欣赏 课程类别:选修 学分: 2 总学时:32

一、教学对象:

已达到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基本要求或具有同等英语语言基础、又对英美电影文化与艺术感兴趣的各专业大学生和英语爱好者。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看电影学英语,既是喜闻乐见的形式,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该课程融英语学习、电影鉴赏、人文精神和跨文化交际于一体,旨在介绍当代英美经典电影,探讨影片所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文化背景,使学生了解西方风土人情、获取电影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影片鉴赏能力。 三、教学原则和方法

以解读经典影片为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围绕选定的主题组织符合要求的电子及文本材料,展开视、听、说、演、读等形式多样的课内课外活动,在寓教于乐的原则下进行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觉参与,以求在知识、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均衡发展。 四、教学内容和安排

本课程内容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Unit 1)是英美电影简介,既通俗又比较完整地介绍当代英美电影的一般知识(历史、特点、著名导演和演员介绍等);第二部分(Unit 2 – Unit 14) 是影片鉴赏,根据英美影片的特点,每单元围绕一个选定的主题精心挑选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经典影片开展多媒体教学;第三部分是测试与评估。

每个单元教学分四个步骤: 1. 准备活动(Preparation):进行短时间的口语活动(游戏、讨论、问答

等),旨在了解主题,激发兴趣,开阔思路,进入积极的视听活动状态; 2. 阅读活动(Reading):阅读重点影片的故事梗概(Synopsis)及精彩片

段对话(Dialogue);从网上查寻、阅读相关影评资料; 3. 视听活动(Watching & Listening):观看与主题有关的经典影片或重点

片段,旨在为学生提供观察与模仿源,让学生在言语语境与非言语语境的完美结合中去体会电影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和文化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展开各项语言活动; 4. 提高活动(Development):在进一步熟悉本单元主题之后进行,围绕已

观看的影片适当展开一些活动(讨论、专题发言、模仿表演、即兴创作、主题论文等),旨在进一步提高应用能力。

五、教学测试与评估

课堂专题发言占30%;学期论文占40%;其他占30% 六、教学材料

自编加拼盘。如:

Unit topic: Ethical Films

20

Content: Part A: General introduction

Part B: Selected films

eg. 1. Kramer versus Kramer (VCD, Synopsis, Dialogue)

2. Forrest T Gump (VCD, Synopsis, Dialogue)

七、参考书目及电子教材

1. 朱维方,2000,《英语电影教程》(上),外研版 2. 2001,《经典影片精彩片段语言评析》,清华版 3. 2000,《当代英美电影鉴赏》,外文版

4. 已获奥斯卡等奖的英文原版影片影碟或多媒体教学碟 八、拟定课程计划

Unit 1 General Introduction

1. Understanding film: cultural, aesthetic and language features of

films

2. A survey of the contemporary American and British films 3. Feature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and British films

4. Well-known American and British directors, actors and actresses 5. Classification of films Unit 2 Ethical Films 1. Kramer vs. Kramer 2. Forrest T Gump 3. Rain Man

4. Scent of a Woman 5. Being There

Unit 3 Campus Life Films 1. Mr. Holland’s Opus 2. School Ties Unit 4 War Films

1.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2. 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3. Saving Private Ryan 4. African Queen

Unit 5 Myths and Legends 1. Lawrence of Arabia 2. Gandhi

3. Brave Heart

4. The Wizard of Oz 5. Beauty and the Beast Unit 6 Western

1. Dances with Wolves 2. Unforgiven Unit 7 Road Films 1. Thelma and Louise 2. Wild at Heart

Unit 8 Political Films

21

1.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2. JFK

3. Schindler’s List 4. The Thirty-nine Steps Unit 9 Romance 1. Casablanca 2. Roman Holiday 3. On Golden Pond 4. Ghost

5. Sense and Sensibility Unit 10 Sci-fi Films

1.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2. Jurassic Park Unit 11 Thriller 1. Rebecca

2.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Unit 12 Musical

1. The Sound of Music 2. Beauty and the Beast 3. The Red Shoes

4. Singin’ in the Rain 5. Amadeus

6. The Great Waltz Unit 13 Cartoons

Films from the Disney world Unit 14 Documents

22

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英美诗选》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

课程名称:英美诗选 课程类别:选修 学分: 2 总学时:32

一、 教学对象 《英美诗选》是针对非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开设的文化素质课选修课程。 二、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该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是为了让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美诗歌发展的历史轨迹、英美诗歌的形式及其语言特点、英美重要诗人及其作品的风格(包括语言、艺术创作手法、主题)等有一定的了解,对诗歌中所反映的各种异域文化有所了解,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整体诗歌鉴赏水平和综合文化素养。

2)该课程要求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诗歌有一定的鉴赏水平。 三、 教学内容

1.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Poetry

1) General Differences between Poetry and Other Forms of Literature 2) General knowledge about English Poetry:

A. Rhythm; Meter/Foot; Rhyme and Rhyme Scheme; Stanza B. Imagery

C. Figures of Speech D. Types of Poetry

3) General Functions of English Poetry

A. Social Functions: Confucius’ Poetics “xing(兴)”, “guan(观)”, “qun(群)” and “yuan(怨)”

B. Individualistic Functions

4) English Poetry Appreciation Methods—A Combination of the Following Methods

A. Author-centered B. Reader-centered C. The Text-centered 2.Geoffrey Chaucer

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Chaucer and the Social Background he lived in 2) Appreciation of The Canterbury Tales: The Prologue 3.William Shakespeare

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hakespeare and his Masterpieces 3) Appreciation of Sonnets 18, 29 and 65 4) Appreciation of Monologues from his famous plays: Macbeth and Hamlet 4.William Wordsworth

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Romanticism

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William Wordsworth and his poetics

23

3) Appreciation of Lines Composed Upon the Westminster Bridge and The Solitary Reaper 5.George Gordon Byron

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George Gordon Byron

2) Appreciation of “Isles of Greece! Isles of Greece!” from Don Juan and Song for the Luddites 6.Percy Bysshe Shelley

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Percy Bysshe Shelley

2) Appreciation of On Liberty, To a Skylark, Ode to the West Wind by Percy Bysshe Shelley 7.John Keats

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John Keats

2) Appreciation of On First Looking into Chapman’s Homer by John Keats 8.Robert Browning

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Robert Browning and his “Dramatic Monologue” 2) Appreciation of My Last Duchess by Robert Browning 9.Walt Whitman

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Walt Whitman

2) Appreciation of O, Captain, My Captain by Walt Whitman 10.Ezra Pound and e. e. cummings

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zra Pound and his Imagism 2) Appreciation of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by Ezra Pound 3)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 e. cummings

4) Appreciation of Buffalo Bill’s Defunct by e. e. cummings 11.Robert Frost

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Robert Frost

2) Appreciation of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and Mending Wall by R. Frost

12.Langston Hughes

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Langston Hughes

2) Appreciation of As I Grew Older by Langston Hughes 13.Emily Dickinsonen

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mily Dickinson

2) Appreciation of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I Heard a Fly Buzz—When I Died, and A Narrow Fellow in the Grass by Emily Dickinson 14.T. S. Eliot

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 S. Eliot and Modernism

2) Appreciation of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by T. S. Eliot 四、 教学时数分配

开课一学期,每周两学时。总学时数为32学时。每学期均可开设。 五、 教学方法

1.本课程使用英语授课,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增强教学效果。讲授与启发、 讨论等方式有机结合。

2.学生课前多预习,课堂内多作笔记。

24

3.学生课后用英语对所学重要诗歌作品内容进行评论 六、 考试与考查

可要求学生就所学诗歌内容做1000-1500英文单词的评论。 七、教材

可使用教师自编的《英美诗选》材料。

25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cwh528mq638gut0xsx29kcek7hm3l013zh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