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2020学年湖北省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等八校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12月份)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5 16:42: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解析】解:A、细胞分化是白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A错误;

B、衰老的细胞会具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出现与某些基因活动加强有关,B正确; C、癌症的发生与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利抑癌基因的突变有关,凡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多个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C正确;

D、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D正确。 故选:A。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之间的关系;识记细胞凋亡的意义;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答案】B

【解析】解:A、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休,性染色休组成为XX或XY.一个正在分裂的果蝇细胞,共有8条染色体,呈现4种不同的形态,不考虑染色体变异,若该细胞此时存在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前、中期或者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由于细胞中染色体呈现4种不同的形态,则该细胞只能来自雌果蝇,A错误;

B、若该细胞此时不存在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后,此时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 C、若该细胞此处在分裂前期,则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只有减数第一次分裂中会出现四分体,C错误;

D、若该细胞正处在分裂后期,则该细胞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B。

分析题文: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且这8条染色体呈4种不同的形态,说明有两个染色体组,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5.【答案】C

【解析】解:A、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金鱼体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而四对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时,就使个体表现为紫色,观察发现紫色鱼的体色深浅程度随显性基因的数目增多而加深,由此推出紫色最深的金鱼其基因型是AABBCCDD,B正确;

第5页,共10页

C、根据自由组合定律,F2中紫色个体占1-4×4×4×4=

111125525615

,其中纯合子的基因型种类

2×2×2-1=15种,因此F2中紫色个体中纯合子占,C错误; 应是:2×255D、F2个体中纯合子应是2×2×2×2=16则杂合子占,D正确;

16

故选:C。

关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适用范围:

①适用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并且非等位基因均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此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出现基因的自由组合。

③按遗传基本定律遗传的基因,均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所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均是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规律。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运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D

【解析】解:A、由环境引起的变异若导致遗传物质改变则是可以遗传的,A错误; B、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错误;

C、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段引起的,C错误;

D、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而其中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因此没有突变,就不能够发生生物进化,D正确。 故选:D。

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2、基因突变的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人类遗传病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7.【答案】纸层析法 同一细胞的线粒体利用、释放到细胞外 环境中二氧化碳的供应量未能同步增加 先忽然减少,不久又恢复到正常水平 取水稻叶片分为两组,一组用抗霉素A处理,一组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两组叶片中NADP+的含量

第6页,共10页

1

1

1

1

1

15

【解析】解:(1)光合色素的分离常用纸层析法。 (2)图中A是光反应阶段水光解后产生的氧气光照适宜条件下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其去路有两个,即一是同一细胞的线粒体利用,二是释放到细胞外。 (3)夏季的早晨,在忽然增强光照的情况下,光反应迅速增强,氧气产生量快速增加,生成的[H]和ATP增加,但此时二氧化碳的供应不变,三碳化合物的量没有明显变化,导致暗反应抑制光反应的进行,造成氧气产生量忽然增多,但不久又恢复到正常水平。在同一过程中C3的变化规律是先忽然减少,但不久又恢复到正常水平。

(4)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思路是取水稻叶片分为两组,一组用抗霉素A处理,一组不做处理,在一定的条件下,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两组叶片中NADP+的含量。 故答案为: (1)纸层析法

(2)同一细胞的线粒体利用、释放到细胞外

(3)环境中二氧化碳的供应量未能同步增加 先忽然减少,不久又恢复到正常水平 (4)取水稻叶片分为两组,一组用抗霉素A处理,一组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两组叶片中NADP+的含量

据图分析:图中A是氧气,B是NADPH,C是ATP,D是ADP和Pi,E是二氧化碳,F是葡萄糖,1是水的光解,2是ATP的合成与分解,3是二氧化碳的固定,4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回顾和梳理光合作用的过程即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即可正确作答。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8.【答案】3 胸腺嘧啶是合成DNA的原料,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大量合成DNA 转录和翻译 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其DNA难以解旋 相同 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分子,提高翻译的效率

【解析】解:(1)用含32P标记的胸腺嘧啶培养洋葱根尖细胞,胸腺嘧啶是合成DNA的原料,分生区3细胞分裂旺盛,大量合成DNA。

(2)图乙表示中心法则,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转录和翻译过程在所有细胞中都可以进行。

(3)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难以解旋,所以难以进行转录。 (4)图乙翻译过程中1条mRNA上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相同蛋白质分子,提高翻译的效率。 故答案为:

(1)3 胸腺嘧啶是合成DNA的原料,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大量合成DNA (2)转录和翻译

(3)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其DNA难以解旋

(4)相同 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分子,提高翻译的效率 据图分析:图甲是根尖结构图,1是成熟区,2是伸长区,3是分生区,1是根冠;图乙是中心法则。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基因表达过程,意在考查对有丝分裂和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9.【答案】琼脂 玻璃器皿和金属用具 6 倒置 避免培养基被污染和防止培养基水分过快挥发 稀释涂布平板法 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或“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刚果红

【解析】解:(1)制备固体培养基最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

(2)为防止外来菌入侵,需要进行消毒灭菌,对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和金属用具等,可采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

(3)平板划线接种过程中需在接种前、每次划线后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图中共接

第7页,共10页

种5个区域,故接种环至少需要进行6次灼烧灭菌处理。微生物培养过程中,易产生冷凝水,为防止水珠滴在培养基表面造成污染,培养时需将平板倒置。

(4)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需要设计对照组,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培养一段时间,其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5)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故答案为: (1)琼脂

(2)玻璃器皿和金属用具

(3)6 倒置 避免培养基被污染和防止培养基水分过快挥发

(4)稀释涂布平板法 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或“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5)刚果红

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

①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

②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

③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 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 min。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消毒和灭菌等有关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实验的实验原理、步骤、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10.【答案】PCR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抗病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T-DNA 染色体DNA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病原体的接种(或“抗病的接种”) 细胞质

【解析】解:(1)目的基因体外扩增技术为PCR技术。

(2)获得转基因植株的核心步骤是基因工程的第二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其目的是使抗病基因(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能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抗病基因(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3)农杆菌转化法利用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以转移到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的特点,使抗病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

(4)含抗病基因的受体细胞培育为抗病植株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所以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5)若要从个体水平检测转基因玉米是否有抗病特性,应做病原体的接种实验。 (6)为了避免抗病基因通过花粉传播,导致基因污染,花粉中含有核基因,几乎不含质基因,所以应将抗病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的细胞质中。 故答案为: (1)PCR

第8页,共10页

2019-2020学年湖北省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等八校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12月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cy270nmcz2r4yi9c8hj79c964hjzq00ldo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