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幼儿园课程》练习题库参考答案1(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8:27: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

《幼儿园课程》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 D )1.将课程看作是学习者获得的直接经验的学者是 。 A.皮亚杰 B.斯宾赛 C.克伯屈 D.杜威 ( A )2.从计划的维度来定义课程的学者有 。 A.塔巴 B.博比特 C.弗洛伊德 D.坎贝尔 ( C )3.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将 和课程的本质联系起来。 A.学科知识 B.活动过程 C.儿童经验 D.教学计划

( B )4. 与课程是学校组织的活动的观念同一渊源的课程观是 。

A.学科课程观 B.经验课程观

C.活动课程观 D.目标课程观

(A)5.强调知识学习的课程是 。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核心课程 D.广域课程 (A)6.强调儿童经验的丰富的课程是 。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核心课程 D.广域课程

( A )7.强调课程必须适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这是幼儿园课程的 。 A.适宜性 B.活动性 C.基础性 D.文化性 ( B)8.幼儿园课程不具有强制性,这是其 。

A.游戏性 B.非义务性 C.基础性 D.文化性

( A )9.在研究幼儿时将幼儿当做一个人分析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这种研究角度是 。

A.哲学 B.心理学 C.社会学 D.教育学

( B )10. 研究他们内在的发展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兴趣,研究儿童学习能力上的年龄特征,这种研究角度是 。

A.哲学 B.心理学 C.社会学 D.教育学

( D )11.蒙台梭利的早期教育课程注重儿童的 。 A.智力 B.动作 C.艺术 D.感知觉

( C )12. 是瑞吉欧教育体系中课程的主要特征。 A.知识学习 B.动作训练 C.方案教学 D.感知觉训练 ( A )13.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家 先生提倡在幼儿园实施“单元教学”。 A.陈鹤琴 B.张雪门 C.张宗麟 D.戴自俺

( C )14.美国课程学者 认为目标是课程编制的核心,被叫做“行为目标之父”。 A.杜威 B.斯宾赛 C.泰勒 D.坎贝尔 ( C)15. 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

A.总体目标 B.中期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预成性目标

1 / 11

( B )16. 是指以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的方式来组织课程内容而形成的内容顺序。

A.逻辑顺序 B.心理顺序 C.内容顺序 D.学科顺序 ( C )17.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由 决定的。 A.文化 B.经济发展 C.幼儿的身心特征 D.环境 ( A )18. 早期教育方案强调“整个儿童”的培养。

A.认知学派 B.蒙台梭利 C.结构主义 D.班克街(Bank street) ( C )19. 是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倡导者和领导者。 A.杜威 B.蒙台梭利 C.马拉古兹 D.维果斯基

( B )20.我国第一个《幼稚园课程标准》的颁布是在 年。 A.1921 B.1932 C.1936 D.1940

(C )21.首先将“学前教学”引进教育学的人是 。 A.杜威 B.张雪门 C.乌索娃 D.维果斯基 ( B )22.英国课程学者 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 A.艾宾浩斯 B.特纳 C.斯坦豪斯 D.斯波代克

( D )23. 是课程设计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预设的教育目标。 A.总体目标 B.中期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预成性目标

( A )24. 是指在组织课程内容时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性来编排内容。 A.逻辑顺序 B.心理顺序 C.内容顺序 D.学科顺序 ( B )25. 美国课程学家______首先明确提出了课程目标这一概念。

A博比特 B泰勒 C斯滕豪格 D杜威 (B )26. 是某一教育机构的教育目标。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行为目标

( C )27. 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和质量规格。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行为目标

(A )28. 是指课程设计者将课程的重点放在学习活动造成的儿童身心整体变化上,将课程引起的儿童身心变化作为描述的重点。

A.表现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 生成性目标 D.预成性目标

( D )29. 是指课程设计者在教育活动展开之前为儿童的学习活动设想和提出、规定的目标。

A.表现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 生成性目标 D.预成性目标

( C )30. 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即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

A.表现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 生成性目标 D.预成性目标

( B )31. \行为目标之父\是指 .

A.博比特 B.泰勒 C.斯滕豪格 D.杜威

( C )32.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将 和课程的本质联系起来。 A.学科知识 B.活动过程 C.儿童经验 D.教学计划

2 / 11

(A )33. 选择课程内容的 是指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通过引导有而对所选择的课程内容的学习能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儿童身心获得发展。

A.目的性原则 B.基础性原则 C.兴趣性原则 D.适宜性原则

(C )34. 选择课程内容的 是指在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过程中,课程设计者应关注和尊重幼儿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尽量选择儿童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学习.

A.目的性原则 B.基础性原则 C.兴趣性原则 D.适宜性原则

(D )35. 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首要依据是 。

A社会生活;B幼儿的发展;C成人的需要;D课程目标。

(B )36. 是指课程内容的组织过程中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及其内在的联系组织课程内容,以这种方法来组织课程内容,在课程设计中又称作论理组织法。 A. 活动顺序 B. 逻辑顺序 C.心理顺序 D.自然顺序

( A )37. 按照某种学科知识的性质及其原有的结构形式来组织这一学科的课程内容。

A.学科中心组织 B.儿童中心组织 C. 社会中心组织 D.兴趣中心组织

( D )38. 是指在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过程中,要对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使经过组织的内容能保持一定合理的顺序,便于幼儿的学习,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能不断地扩展知识,增加技能,积累成果。

A.目的性原则 B.方向性原则 C. 连续性原则 D. 顺序性原则

( C )39. 是指在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编排中,应该使内容的各个方面都能形成一个连续的序列,使内容和幼儿对内容的学习保持连续性。

A.目的性原则 B.方向性原则 C. 连续性原则 D. 顺序性原则

( D )40. 是指在教师的计划和组织下开展的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习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它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

A.游戏活动 B.生活活动 C.交往活动 D. 教学活动

(B )41. 是儿童通过主动地阅读书籍和各种形式的读物,并运用自己的经验来理解读物中的相关内容的行为。

A. 观察模仿 B.尝试探究 C.阅读 D.游戏

(B )42. 就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教学,是教师同时组织和指导全班儿童进行学习的教学形式。

A.自由教学 B. 集体教学 C.小组教学 D.个别教学

( C )43. 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教学。

A.自由教学 B. 集体教学 C.小组教学 D.个别教学

(A )44. 教师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教学方式是 。 A.直接教学 B.间接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独立教学.

( B )45. 以某一集合的平均状况为基准,评价每个对象在这个集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评价是 。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内差异评价 D.中性评价

( C )46.把被评价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将个体的有关各个侧面相互比较的评价是 。

3 / 11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内差异评价 D.中性评价

( A )47. 指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为使其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预测性评价。

A. 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中性评价

( C )48. 是指在完成某个阶段教育活动之后,对其成果作出价值判断。

A. 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中性评价

( B )49. 认为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

A.杜威 B.蒙台梭利 C.马拉古兹 D.维果斯基

( D )50. 认为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

A.杜威 B. 维果斯基 C.马拉古兹 D.蒙台梭利

二、名词解释

1.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是教育工作者为了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而计划的,在幼儿园的教育情景中组织和实施的,以幼儿为主体的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的总和。 2.显性课程——显性课程又被称作“正规课程”,是指学校按计划开设的、由专门的教师负责组织实施课程。

3.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在学校教师指导下,学生某种学习活动的具体的行为变化的表现和阶段性、特殊性的学习结果。

4.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肯定是在学习者还没有掌握之前就已经存在于人类的科学和文化之中的,能供儿童学习,而且对儿童的发展有意义、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素材,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5.课程实施——人们一般认为,课程实施就是将静态的课程方案转化为动态的课程实践的过程,即是将设计好的课程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

6.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7.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某一教育机构的教育目标。它是特定的教育机构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身的性质和任务,针对所培养的对象所设定的,经过若干期限的教育之后应有的身心发展状态。

8.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某一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它是特定的教育机构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身的性质和任务,针对所培养的对象所设定的,经过若干期限的教育之后应有的身心发展状态。

9.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是关注儿童在学习中的行为变化,将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具体的行为表现作为描述重点的目标。

10.诊断性评价——它是指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为使其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预测性评价,其目的在于了解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为制定教育计划或解决问题搜集资料、做好准备。

11.形成性评价——它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评价活动本身的效果,目的在于及时了解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情况,以便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适时调节控制,以缩小工作过程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通过评价研究工作进程,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改进工作

12.生成性目标——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即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

4 / 11

《幼儿园课程》练习题库参考答案1(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d4md2roq42xc786bdm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