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能力基础
(1)学生通过对初中数学中平面几何方面知识的学习,对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有一定的能力,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也有一定的体会,并且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2)高一学生基本上能理解归纳与演绎、理论与实践等的辩证关系,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3)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运用几何画板来发现和探究问题,有一定的计算机数学工具操作基础。
这些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是十分有帮助的,也是必要的。通过教师的启发式引导,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4.学习风格分析
(1)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自主探究精神。对新鲜的事物、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总是很感兴趣,并喜欢积极去探索新事物;
(2)思维敏捷、灵活,大胆想象,思路开放,思维具有发散性和独创性,可以很细致的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
(3)喜欢和别人比较,有强烈的争强好胜心和进取心,富有激情; (4)对多媒体教学很感兴趣,喜欢利用计算机数学软件去探究问题,了解更多的新知识。
三、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定义及其判定方法和性质,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 通过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探究,向学生渗透类比、分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两种不同判定方法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从代数、几何等多种思路发散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计算机几何画板动手操作、填表分析及对比,小组讨论找出直接影响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因素: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得到判定方法一。
(2) 引导学生从代数的角度入手,以方程联立的形式来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得到判定方法二。
(3) 通过分组做题和学生自己总结的方式,来分析两种判定方法的适用性。
5
进一步强化对对比和归纳总结思想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2) 通过计算机几何画板动手操作,让学生去认识数学中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辩证关系。
(3) 通过不同判定方法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中多种方法相辅相成、相互印证的和谐美。
四、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方面
(1)启发引导:探究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一时,操作几何画板,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关注重要的影响因素;探究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二时,启发学生联系已学函数知识,引导学生从方程的函数性质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讲练结合,自主点评解题方法:通过例题及学生对两种解题方法的具体分析,使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也培养了及时归纳总结解题方法的好习惯;
(3)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引导学生多次运用类比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培养了学生对比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学法方面
(1)自主探究:先由生活场景创设具体问题情境,促使知识的迁移,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探究精神;学生运用几何画板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分组讨论: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操作几何画板探究问题,并分析问题呈现的规律,祖师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学习流程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解华
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发现问题,探究方法一
小结归纳,畅谈感受
探究方法二,加深理布置作业,提高升
五、教学多媒体设计
1.课前教师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在投影中体现课题、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提示、课堂训练及课后作业等。
2.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插入图片、一段“汽车行驶”视频及“判定方法总结表”。
6
3.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操作几何画板来探究“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直接影响因素。
4.将准备好的信息资料和课件存放在局域网服务器上,为学生在课后创造一个自主、探究、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
六、评价量规
初始水平--1 课前预没有预习和收简单预习,收集少习和搜集与该课题相量信息,和课题部集信息 关的任何信息 分相关 不做任何讨论分组讨交流,依赖性论交流 强,不与同学合作 少量的交流,经常需要别的同学来提醒,很少与同学合作 基本预习,收集一些基本的信息,大部分和课题相关 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相互沟通 发展中水平--2 完成水平--3 范例级水平--4 认真预习,收集大量的信息,所有的都跟课题相关 能很好的与同学交流讨论,而且自己的观点也很完整正确 展示理解 对提出的问题能给出部分信息,参与少量展示,显示对几乎不能提供问题(包括教师提供任何建议或理的各种现象或错误)解,只是观看 的初步理解,对综合性或概括性问题不理解或理解有错误 能给出足够的信息或解释以使听者了解问题的意图和内容,表明对问题基本理解,但有少量错误 非常简明,讲解清晰,原理正确,触类旁通,表明对问题的深刻理解 课程结错误非常多,错误较多,知识结束后学几乎没有理解构不完整,理解问生的掌本节课的内容 题有一定困难 握情况 错误较少,知识结构基本合理,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几乎没有错误,知识结构严谨规范,解释问题简洁、科学,很好的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注:教师可根据上述评价量规及时客观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于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学生学习指导。)
七、问题情景创设
课程引入时,播放一小段视频(“汽车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一段时间后,汽车忽然陷进泥坑”),此视频为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然后引导学生将车轮抽象为一个圆,路平面抽象为一条直线,分析在此过程中圆与
7
直线的位置关系(复习初中九年级对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初步认识)。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如何判定。
八、教学活动流程图 多媒体 情境导入 开 始 几何画板 小组讨论,操作探究 学生发现解法二 教师引导启发 小组讨论,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判定方法一 影响直线与圆位置关提出问题:如何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 计算机 看视频、 思考问题 系的因素 班级讨论 汇报交流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方法 学生分组做题 分别用不同方法 学生讨论不同方法优缺点 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结 8 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