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一丝不苟 绝处缝声 冉冉升起 举世无双 B . 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 不可磨灭 回味无穷 C . 心痛如豁 多愁善感 问心无愧 海天相吻 D . 心旷神怡 举世无双 多姿多彩 可望不可既 2. (2分)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电恼 庆幸 流传 图文并茂 B . 提供 繁植 眼界 科教兴国 C . 查阅 闭幕 决策 通俗易懂 D . 热朝 简洁 精英 基本国策 3. (2分) 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动画片《熊出没》因搞笑的情节而风靡全国,但频繁的暴力情节与不文明的台词,让人深思。 B . 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向来不受嗟来之食,可谓傲骨嶙峋。 C . 人们对随地吐痰、乱扔果皮一类小事,一直持不以为然的态度,这是不应该的。 D . 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 , 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4. (2分) (2017八下·武威月考)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我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B . 2016年鄂州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下,
第 1 页 共 11 页
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C . 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
D . 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全。 5. (2分) 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描写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远处的南山悠然映入眼帘,表现了陶渊明辞官后的闲适心情。
B . 《春夜洛城闻笛》中,此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两句,写诗人听到人们晚上唱起告别的歌曲,看到人们折柳相赠,不由得产生归隐田园的情思。
C . 暮春时节,花儿凋零,燕子归来。面对此景,词人晏殊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句子,表达了自己伤春惜时之感。
D . 宋代词人辛弃疾登高望远,看到江山雄伟壮丽,江水奔流不息,想到古代纵横驰骋的英雄人物,感慨万千,写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
6. (6分) (2017八下·宝坻月考) 阅读《藤野先生》一文的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
第三段中作者写道:“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作者觉得“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 A . 叫声特别响,使人听了很不舒服。
第 2 页 共 11 页
B . 叫声违反了课堂纪律,影响了听课。 C . 是日本学生发出的叫声,而作者是中国人。 D . 日本青年的叫声极大地刺伤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2)
第三段中作者写道:“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作者的什么想法?( ) A . 学医救国
B . 在东京和清国留学生继续学习 C . 在仙台继续和藤野先生学医。 D . 弃医从文,用文学拯救国民的精神。 (3)
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准确的是( ) A . 作者对日本“爱国青年”的反感。 B . 日本“爱国青年”的军国主义思想。 C . 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D . 电影演的是日本枪毙中国人。
7. (25分) (2012·盐城)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向泥土敬礼 耿立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圣经》,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啄驴鸣,花草物种,这些只是“圣经”上不同的文字。
②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艺儿,泥土有脾气,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第 3 页 共 11 页
③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走,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把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虔敬,如同除夕从祖坟上把先辈的神灵请回过年一样。父亲相信牛和人一样,离头三尺的地方有神灵。
④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有点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一握的时候,就感觉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⑤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有一年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根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这怎么好,这怎么好。父亲停下手,拿眼睛乜斜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枝卷烟,咝咝地吸着,然后闭上眼睛。他说出了令我吃惊的话:让我装死一会。他这是在推己及物想象蚯蚓的痛吗?
⑥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叫做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你想,他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土地好也是对自己好。
⑦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想用手抠下,又想卷起衣襟擦,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父亲羞涩了,但母亲的亲昵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在脸上怎么了?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诗人雅姆说:
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 要脱帽致敬先让他们过去
⑧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选自《散文》2012年第3期,有删改) (1)
通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父亲”敬重泥土及其生灵的具体表现。 (2)
第 4 页 共 11 页
品味文章第⑥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3)
你如何理解第⑦自然段中“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这句话? (4)
文中引用诗人雅姆的诗句有何作用? (5)
联系全文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向泥土敬个礼?
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
8. (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题目。 约法三章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①,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②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⑤。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饷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1)组:绳索。(2)怀王:即楚怀王。(3)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4)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5)案堵:同“安堵”,即安定。
(1)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且 人 已 服 降 ②偶 语 者 弃 市 (2)
第 5 页 共 11 页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字词。
①固以能宽容_________ ②父老苦秦苛法久矣________ ③先入关者王之________ ④人又益喜________ (3)
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4)
楚汉战争,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请你根据此文分析他取得胜利的原因。 9. (18分) (2017九上·莱芜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 .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 .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第 6 页 共 11 页
(3) 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的程度。
(4) 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5) 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四、 默写 (共1题;共7分)
10. (7分) 古诗文默写
(1) 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3) 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 孔子通过“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志向,矢志不渝。
(6) 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7) 白居易《望月有感》中诗人借月来表达对飘散各地亲人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11. (10分) (2017八上·武昌期中) 《2016年世界睡眠白皮书》的发布引起了人们对睡眠与健康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2016年中国人睡眠白皮书》显示,中学生睡的最少。学校决定以“中学生的睡眠”为主题,对中学生的睡眠状况进行研究。
(1) 活动过程中,需要你从多方面对“中学生很难睡个好觉”的原因作分析,请用简明的语言表述,三条即可。
(2) 小明上课时哈欠连天,说昨天又没睡好,请你给他一些好的建议吧!(要求:100-120字)
六、 名著导读 (共2题;共5分)
12. (2分) (2018九下·启东开学考)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用________来选拔官员的,她第四次出游来到了________(国名)。
第 7 页 共 11 页
13. (3分) (2017九下·东台月考) 名著阅读。 (1)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水浒》开创了英雄侠义小说称呼人物的一种传统,即为小说中人物取绰号来标识传扬此人物的特征,如吴用的绰号为“智多星”,林冲的绰号为“豹子头”,扈三娘的绰号为“母大虫”等。
B .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 刘思扬高声说道:“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出自小说《红岩》)
C . 《朝花夕拾》中《五猖会》里的父亲责令“我”去看五猖会前背书,让 “我”无比沮丧;《无常》中,“我”在乡间迎神会上最不愿见的是白无常。
D . 小说《骆驼祥子》通过攒钱买车被抢、妻子难产死亡、小福子上吊自杀等情节内容,塑造了祥子这一悲剧性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无奈。
(2)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相关问题。
透过玻璃窗上的霜花可以看见,染坊的屋顶在燃烧……
外祖父、格里戈里、舅舅的叫喊声,大火燃烧的破裂声,震耳欲聋。外祖母的行动令人心惊胆颤,她头顶着一只空袋子,身上裹着盖马用的被子,冲进烈火之中,不停地喊道:“快抢出硫酸盐,笨蛋们!硫酸盐会爆炸的……”
“格里戈里,拦住她!”外祖父发疯地狂叫着,“哎呀,这下她非死不可……”但是外祖母突然出现了,全身冒着烟,摇着头,弯着腰,用伸直的双手抱着水桶大小的一瓶硫酸盐。
……
外祖母一把把瓶子塞进雪堆里,冲向大门。
她在院子里来回奔忙,哪儿有事就及时赶到哪儿,去指挥所有的人,查看每一个地方。 ①选文出自俄国(苏联)作家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 ②选文表现了外祖母什么性格?________
③选文描写了救火的场景,你能概括《水浒传》中与“火”有关的一个故事吗?________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4. (5分) (2016·黄冈) 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第 8 页 共 11 页
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按当时规定,刘禹锡应住衙门内的三间三厅之房。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就安排他在城南面江的三间小房居住。刘禹锡看轻名利,毫无怨言,还随意写下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贴在门上。策知县知道后很恼火,马上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撰写一联“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策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在悲愤之中,他一气呵成,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要求: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600字以上。②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及含义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第 9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5、答案:略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6、答案:略 7、答案:略
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8、答案:略 9、答案:略
四、 默写 (共1题;共7分)
10、答案:略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11、答案:略
六、 名著导读 (共2题;共5分)
12、答案:略 13、答案:略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4、答案:略
第 10 页 共 11 页
第 11 页 共 11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