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
教学难点:探究真空不能传声,利用回声计算
教具、学具:橡皮筋、直尺、哨子、小铃铛、梳子、音叉、杯子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播放录像:电闪雷鸣、江河咆哮、鼓乐齐鸣、放鞭炮、电锯切割木板、小孩啼哭等画面 [引语]从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中,可以说人们从呱呱落地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音打交道,声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我们即熟悉又陌生,那么,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探讨声音的奥妙呢? 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与声音有关的问题 学生活动 观看录像 学生回答:想 设计意图 由直观的画面创设声音产生的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1)探究声音的产生 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准备的器材及周围可利用的物体,如铅笔盒、书、纸、笔等来做实验,想办法让它们发声,比比看 利用不同物体进行发声实验,在探究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通过学生自己准备的器材进行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他们动手的能力 1 / 6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 / 6
合作探究 哪一组的方法多?注意观察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看哪一组最先发现? 师巡视并指导,帮助学生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引语]现在已有不少组同学发现问题了,下面我们共同交流一下 其它小组的同学是否和他们有同样的发现?还做了哪些实验?学生交流。 1、声音产生原因:发声体在振动 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善于动脑,把不同器材结合使用很好,下面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声音的产生。用手按住喉头部分,大声说“振动” 生活中声音产生的现象很多,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物体是如何发声的? 学生有的拉长橡皮筋,有的拨动尺子,有的吹口哨,有的摇小铃铛等等自己设计的实验,兴趣盎然。 每一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交流他们所做的实验,发现的问题 学生交流前面小组没有做过的实验,如用手刮梳子齿时,梳齿振动发声;用小槌敲击音叉时若用手接触音叉,能感到音叉在振动,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等等 用手按住喉头部分,大声说“振动” 学生结合生活中例子,踊跃发言,如小提琴、二胡等指出物体具体发声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提出有关问题,加深对声音的产生原因的理解 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加深他们的合作意识同时也为后面发现声音的产生的原因作好铺垫学生在交流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通过他们的交流尽可能多的做实验,通过实验也就不难得出声音产生的原因,让他们真正体验探究的快乐 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更加明确声产生的原因 3 / 6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 /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