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张岱
①
晋太康中,张茂先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 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 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 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门肃茂先入 肃:恭敬的样子。 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 信宿:两三天。 C.异日裹粮再访裹粮: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乘 乘:车。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茂先坐与论说 /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B.若二十年外书 /若望仆不相师
C.多所未闻 /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D.望石再拜而去 / 毕礼而归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 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3分) (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4分) 20.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石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①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②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
2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证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①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②不劳,其兴利多矣。”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②德:通“得”。 23.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不超过6个字)(1分) 24.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筋骨之强,___________,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夫以秦王之威,__________,辱其群臣。_________,独畏廉将军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客喜而笑,________。肴核既尽,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封狼居胥,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昨夜雨疏风急骤,__________。 _________,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 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 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C
【解析】A项,“脐”应读“qí”;B项,“为”应读“wéi”;D项,“恹”应读“yā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D
【解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A项,燥—躁; B项,搏—博;C项,拔—跋。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3.A
【解析】A.甘之如饴:甘:甜;饴:麦芽糖浆。感到象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B.亦庄亦谐:形容既严肃又风趣。C.言之凿凿: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D.竹筒倒豆子:喻坦诚,无保留。甘之如饴,用于修饰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能接受,适用对象不当。不同风格的音乐,不属于艰难、苦难。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B
【解析】注意病句的六种错误类型。答题时注意提取句子主干,然后分析寓意。A成分残缺,“打击”后面缺少宾语,应加“的行为”;C语序不当,应该把“自从”放到“在线教师”前面;D项表意不明,“赞美昆曲”应该改为“赞美《牡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进行推断。解答此题,根据后文“众人不解”可知,刘姥姥肯定说了什么不合逻辑的话,结合刘姥姥自己的解释“又长出风头来,也会说话”可知,强调鸟会说话了,句子的主语是鸟儿,然后根据逻辑关系,判断“傻了”在“会说话”前面,故判断C项符合语境。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引力波,首次(或“美国”),发现,影响(或“意义”)。
【解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的类型,要有相应的解题方法。本题同时还有逻辑方面的要求,也就是一个合理的次序。本题划分层次后,分别概括。注意每个长句子的主语及特点。第一节主要讲引力波;第二节讲为美国首次发现;第三节主要讲引力波的影响。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示例:文明乘车让出行更安全,更高效,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也有益于社会和谐。自觉排 队,有序上车;尊老爱幼,主动让座;举止文明,谈吐有礼。
【解析】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一是语体得体。此题主要是语体得体。主要是文明乘车的倡议,具体的措施要科学、合理、易行,注意对象是学生。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B
【解析】A.原文是“初期现代小说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也使得现代小说的复调叙述成为可能”;C.原文“当年有许多学者对五四语言革命中彻底丢弃文言文的观念和实践持保留态度”,“ ‘学衡’一派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错;D.“从语言变革的角度研究中
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错,原文是“从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角度”。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C
【解析】A.“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历程”概括单方面;B.“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得与失”概括单方面;D.着眼点在“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①有益于白话语言的“艺术化”。②丰富了现代文学创作的表现形式。 【解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要对文章进行层次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靠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本题从文章结尾处“很多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在各类文学文本的写作中,也吸收了大量文言的因素和成分,甚至创作了大量的文言诗词,其造诣也是很高的。”可以得出两点作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①忙碌;②辛苦。
【解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他的侧面描写经行分析总结。忙碌——“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了妥当”“又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然后”“打豆”;辛苦——“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竹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D。 12.①透露了母亲内心的急迫。②表现了母亲劳作的忙碌。③反映了母亲对家庭的责任感。
【解析】这“催,催,催,催;催,催,??”是打豆的拟声词,省略号表明母亲“一天打豆,很少休息”,从人物形象刻画方面入手分析。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D。
13.①同样写看火车,内容有变化,在结构上起贯穿全文的作用。②反映了母亲向往又犹疑的复杂心理。③询问的不厌其烦与回答的不胜其烦形式对照,丰富了母亲的形象。 【解析】从文章结构、内容和人物形象三方面入手解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14.①通过比喻、排比,渲染了火车的神奇与母亲对火车的痴迷。②通过神态、动作等细节,细腻描写了母亲好奇、陶醉和渴望的心理。③叙事上有过渡、舒缓节奏等作用。
【解析】先看修辞,分析其在句中的作用;再分析这段话在内容上的作用;最后分析这段话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15.①母亲是朴实、坚忍、勤勉持家的传统女性。②母亲受到新事物的感召,具有尝试新生活的内在倾向。③母亲受传统和现实的羁绊,缺乏将希望变为行动的自觉和勇气。
【解析】对人物的评价离不开文本中时代背景的了解,本文写作时间是1934年1月1日;更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细节,从母亲的辛勤劳作得出第①点,从母亲不厌其烦地向旁人询问火车可得出第②点;从文中三次出现的“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拦”和结尾“可是一转念她却深深地叹息了”可得出第③点。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16.A
【解析】其错误在于,这里的“肃”虽然的确有“恭敬”的意思,但不能译为“的样子”,而只能是表示一种态度,应译为“恭敬地(请别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