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日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A. 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 B. 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 C. 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 D. 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意在强调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这也是材料的主旨,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历史记述的正误不一定需要考古发现佐证,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本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而非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是石犁而非铁犁,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出现于 A. 春秋战国 B. 唐代
C. 魏晋南北朝时期 D. 秦汉时期 【答案】B 【解析】
众“筒”兜水指的是筒车,而筒车出现于唐代而非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汉时期,所以本题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
3.据历史学家推算,土地私有制时代大体是“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的状况。换算成后世计量单位,约每人耕种四亩。从战国到清朝,天下百姓“一岁一人之食,约得四亩”,勉强维持生计。这一比较说明这一时代 A.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异常缓慢 B. 自耕农的生产积极性大幅降低 C. 封建国家实现了物资的自给 D. 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相差不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这主要是针对农耕生计的问题,通过前后比较可得出战国和清代“人均四亩”均可维持生计,这说明小农经济下生产力发展水平缓慢,相差不大,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小农经济下农村生产力发展缓慢,但并不能从整体上说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缓慢;B选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出自耕农的生产积极性降低;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封建国家实现了物资自给。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4.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 田庄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官营手工业 【答案】D 【解析】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官营手工业由于由政府直接经营,技术先进,原料上等,生产不计成本,所以产品精美,政府机构、外贸等均被其所垄断。这给其他手工业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其
他手工业,尤其是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BC项。
5.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
的工巧妙达到极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 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 B. 绒棉、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 C. 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 D. 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说明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故选A。汉代和古罗马时代相同,但汉代没有绒棉,唐代和元代时代不符,排除BCD。
【名师点睛】要善于挖掘隐含条件。汉代时期,东西方两大帝国—古罗马帝国和汉帝国并峙。所以从古罗马一般要联系到中国的汉朝。所以在审题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纺织业
6.《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力提高,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B. 井田制已彻底瓦解,封建经济的形成 C. 赋税制度重大改革,土地私有出现 D. 重农抑商政策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材料“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可知,该现象反映了老百姓生产积极性提高,从选项A、B、C、D中看,能使老百姓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只有C答案,赋税制度重大改革,能让老百姓多劳多得,故而能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A说法错误,我国开始使用金属工具是在夏商以前,与题目时间限制不符,排除;B答案说法错误,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正式废除井田制,承认私田的合法性,与题目时间限制不符,排除;D答案说法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在战国以后,不符合题目时间限制,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赋税制度重大改革 【名师点睛】土地制度影响
7.下表是唐宋律令对丝织品输出规定的比较。由此可知
A. 唐宋时期对外贸易繁荣 C. 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答案】C 【解析】
B. 宋代不再对外贸进行监管 D. 宋代丝织品质量明显下降
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唐律令对丝织品输出限制规定较多,宋代对丝织品输出没有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对外贸易的开放性更大,故C选项正确;材料将唐宋丝织品输出的规定作对比,显然不是为了说明唐宋时期对外贸易繁荣,故A选项错误;宋代对丝织品输出没有限制,也不能说明宋代不再对外贸进行监管,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宋代丝织品质量明显下降,故D选项错误。故选C。
8.“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是 A. 白银大量使用 B. 贸易繁盛 C. 工商业繁荣 D. 交子的使用 【答案】D 【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