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指出:“15世纪……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所谓‘挪动了自己的疆界,’是指
A. 西欧国家开拓海外殖民地 B. 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 C. 世界各大洲在地理上连为整体 D. 欧洲开始一体化过程 【答案】A 【解析】
“15世纪……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指的是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西欧国家开拓了海外殖民地,故A项正确;B项是原因,故错误;世界各大洲在地理上连为整体是在工业革命后,故C项错误;欧洲开始一体化过程是在二战后,故D项错误。
29.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司。公司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可以享受许多特权,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有权力宣战媾和,有权力建立和管理殖民地。这反映出荷兰殖民活动的特点是 A. 殖民侵略以海上掠夺为主 B. 建立垄断性的殖民贸易公司 C. 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 D. 商品输出与文化渗透相结合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荷兰海外扩张的贸易公司,获得政府一系列特权,故体现了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的特点,C项正确。早期英国的殖民活动以海上掠夺为主,排除A。B项是题干的片面体现,排除。商品输出与文化渗透的侵略特点,与荷兰无关,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30.曾经引发三次英荷战争的《航海条例》在工业革命后被英国主动废除,这说明
A. 英国商品的竞争力已经取得了绝对优势 B. 英国开始为欧洲一体化做准备 C. 英荷关系有了突破性改善 D. 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答案】A 【解析】
:英国制定了《航海条例》目的是打击荷兰,争夺殖民霸权和海上霸权,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经济实力增强,英国商品的竞争力已经取得了绝对优势。同时,英国又奉行自由贸易政策,《航海条例》与其自由贸易政策相违背,所以主动废除。本题选A项。
31.从16世纪开始到18世纪,欧洲国家开始进口蔗糖、香料、烟草、茶、咖啡、棉花及其他种植园产品,19世纪,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主要是因为 A. 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B. 生活改善人口大量增长 C. 国际分工日益深化 D. 工业革命原料需求增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有效获取能力。从材料中可以获得一个关键信息“从16世纪开始到18世纪”,通过这个关键信息可排除ACD三项。所以答案选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2.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 民主政治对特权阶级的冲击 B. 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C. 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反抗斗争 D. 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高度关注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使得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使得劳动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必须普及义务教育,因此材料的变化是由于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是普及义务教育的主要原因,应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联系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解答。
33.英语起源于欧洲西部,到了近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欧洲殖民扩张 B. 工业革命影响 C. 种族之间通婚 D. 大量战争移民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英语的传播最初是伴随着殖民扩张而进行的,现在印度、东南亚、南北美和非洲部分国家都是以英语为官方语言,说明曾经英国的殖民统治到达过这里。但是使英语成为世界性的语言还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国家,影响力波及全世界,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C、D选项不能突出英语这一语言的特点,其它语言也有这种特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影响
34.“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口岸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这段话 A. 认为中国近代化始于被迫开埠通商 B. 解释了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C. 全面分析了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D. 客观评价了西方扩张的积极作用 【答案】D
【解析】
材料认为,“沿海口岸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强调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在客观上导致中国开始了近代化,客观的评价了侵略的建设性影响。中国沿海城市走向近代化西方扩张只是其客观作用,A项表述错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源于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B项表述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在客观上产生的积极影响,没有涉及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问题,D项正确。
35.据学者估计,在1750-1800年间,“已开发世界”(欧美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世界”国家大致相当;但到1880年,“已开发世界”国家的人均收入大约是后者的两倍,1913年,更达到三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 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 C. 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 D. 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答案】D 【解析】
世界市场的形成也会影响国家之间的差距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会导致欧美国家与落后第第三世界的差距扩大,但是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会对经济差距的扩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注意限定信息“主要原因”,依据题干时间可知,处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欧美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世界”国家差距在拉大,结合所学可知,两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拉大了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故D项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使得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2)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国际间的人口、资金的流动和贸易更加扩大。
(3)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更多的原料、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对外侵略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4)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