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8:41: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依据材料,概括运河通航给当地社会带来的变化。你如何看待时人对这一变化的评价?

【答案】变化:外地商帮抢占当地市场,并且引起当地经商热潮;读书人也从事商业活动;当地人的生活风尚日趋奢华.看法:时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值得提倡的风俗.实际上当时生活方式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等级秩序.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小问变化,根据“徽商迅速在运河的这一区域开拓市场”、“

此后,晋商进入该区域”、“刺激了当地人的经商热情,他们也结成商帮来往于运河各地”得出外地商帮抢占当地市场并且引起当地经商热潮,根据“埋头经史的儒生们也纷纷降尊纡贵,加入到经商行列”得出读书人也从事商业活动,根据材料第二段可以看出当地人的生活风尚日趋奢华;第二小问评价,从“风俗自淳而趋于薄也,犹江河之走下,而不可返也”得出时人认为淳厚的社会风俗遭到破坏,而奢华的社会风尚是不值得提倡的,结合所学可知时人的评价未看到这种风俗变化的实质及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实际上当时生活方式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等级秩序。

42.城市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编写)

材料二 1949—1957年中国城市化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从长远以及从城市化本质来看,导致中国城市化同工业化脱轨并滞后于工业化,以及后来城乡二元结构的“种子”已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只不过由于“时滞”的缘故,在“一五”时期尚未充分显示出来。实际上,在这一时期,产业结构、积累方式等左右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经济框架已经形成,后来中国城市化制度安排、政策选择和城市化发展,都是这一框架的补充和延伸。

——付春《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化分析》

材料三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新型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新型城镇化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消除中国城乡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

——摘自肖金成《实施新型城镇化的四大重要战略意义》

完成下列任务: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材料一、三,分析其原因与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认识

【答案】(1)特征:1952-1960年,初步发展;1960—1978年,下降或停滞;1978—2002年,迅速发展。

(2)问题:城市化同工业化脱节;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单一公有制经济体制;主要依靠抽取农业积累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3)新现象:城镇化。

原因: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影响:拉动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消弱二元经济结构。 (4)认识:科学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言之有理皆可)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折线的趋势变化可以看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具体来说就是1952—1960年是初步发展;1960—1978年发展缓慢甚至停滞,1978年—2002年是迅速发展。

(2)根据“中国城市化同工业化脱轨并滞后于工业化,以及后来城乡二元结构的‘种子’已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是城市化同工业化脱轨,城乡二元化结构开始出现。根据“产业结构、积累方式等左右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经济框架已经形成,后来中国城市化制度安排、政策选择和城市化发展,都是这一框架的补充和延伸”可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并

依靠农业积累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3)根据“新型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出现的新现象是新型城镇化。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带来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根据“新型城镇化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消除中国城乡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可知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稳定社会和消除二元经济结构。

(4)结合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过程可知,城市化的发展必须科学规划,统筹城乡发展,特别是要关注民生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汉元帝初元二年,关东遭灾,朝廷下旨:“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

——《西汉会要》

“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丐者,许送近便居养院,给钱米救济”,“京师旧置东、西福田院,以廪老疾孤穷丐者,其后给钱粟者才二十四人,英宗命增置南、北福田院,并东西各广官舍,日廪三百人。岁出内藏钱五百万给其费,后易以泗州施利钱,增为八百万”“八月,置安济坊养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安济坊钱米依居养法,医药如旧制”。

——《宋史·食货志》

材料二 我们补救的措施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其目的在于救济,减少和预防未来的失业,第二类是为了在当前紧急情况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来救援失业者,我们社会保险立法就是解决第一种的尝试,我们的工赈计划则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尝试。

——王营宝《浅析罗斯福时期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两则材料,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和美国近代社会保障的主要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社保措施的特点有何不同?

【答案】(1)中国措施:进行衣食救济;注意医疗救护;设置常设救济机构;设置专项经费。 美国措施:建立社会保险体系;推行以工代赈

(2)不同点:目的不同:中国重在政治稳定,美国重在经济恢复; 方式不同:中国重在救济,美国重在就业;

对象不同:中国重在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美国重在失业者;

。政府的角色不同:中国政府是主导者,美国政府是指导者。 【解析】

:(1)在理解材料的意思的基础上可概括中国古代和美国近代社会保障的主要措施。

(2)中美两国社保措施的特点在目的、方式、对象、政府所承担的责任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例如;材料一中的“以廪老疾孤穷丐者”这一信息,说明中国社保措施重在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材料二中的“在当前紧急情况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来救援失业者”这一信息,说明了美国社保措施重在失业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一一得出答案。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d7ap02td57e16g2f5026bod04q39t00p0o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